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警惕高招腐败“产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4日02:41  新京报

  ■ 社论

  适逢高考录取阶段,就在高考状元成为各地大热人选时,有关考录的丑闻也陆续见诸报端。

  日前,湖南省武术加分的产业链被曝光,只要交钱就可由中学安排受训,稳得20分的加分资格。以娄底一中为例,高考成绩前20名中,14人都是省级“武林高手”。《南方都市报》上周则披露,遭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并不孤独———因被上面查出,河南一高校一次性清退300多名冒名顶替者,事发高校被证明全程组织了这样的造假行为。仅南都记者掌握的云南省2009年普通高校学历电子注册遗留数据中,就有1547名学生“查无录取信息”。假学生在二三类本科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和二级学院尤为严重。

  其实不需要更多的例子,即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招腐败在一些地方正呈现组织化,甚至产业化的趋势,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高考加分本属于对特定种群和生源有条件的资格特许,但在利益的操纵下,加分政策愈发被权贵阶层利用,演化成一种以加分为目的的专卖经营。诸如湖南的武术加分,以及去年被鞭挞的浙江航模加分,都在此列。从这些恶劣的加分手法可知,加分政策已经脱离了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本原则,沦为少数特权家庭及其子女的囊中之物。

  至于高校录取中的冒名顶替事件,在此前罗彩霞事件的报道中,大众已知道权钱交易贯通中学、教育局和高校,直接达成了顶替的目的。彼时对罗彩霞事件的评论,起点还是将其当做孤立的偶发,可记者揭示出更不堪的实情,个别民办高校或二级学院等末流高校迫于财政压力,提供冒名顶替的全流程“业务”,大开方便之门,造假成为其产业化的一项内容。

  如果高招腐败发展成一条龙的产业化,其后果不用赘言。这样的教育堕落对国家的长远伤害,需要社会严加防范。对此,我们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更好地承担起纠察之责,一方面对已暴露出的个案和现象追查到底,维护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查漏补缺,不给心图不轨的权贵家庭和教育官员以可乘之机。

  浙江航模加分腐败曝光,以及罗彩霞事件后,教育部都曾有过表态,但对是否取消加分政策尚没有明确意见。而高校一手策划大规模的冒名顶替事件显示,教育部门对此类高校的招录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招腐败见证了权力腐败的严重程度和广泛影响,但教育腐败并非是权力腐败的唯一后果,教育本身成为牺牲品,才是最不可饶恕的。

  对连年的高招腐败,谴责权力交易还应该继续;但在谴责之外,尚需通过更系统的监管进行弥补,铲除权贵干预教育的土壤,缩小不公正在高考招录过程中的活动空间,这是主管部门承担部门义务的应有之意。在高招腐败屡禁不止的时候,教育部门有必要拿出铁腕魄力,即便不能在短期内洗净腐败带给中国教育的羞辱,起码要向正确的方向不断用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