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操控“俄间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05:13  深圳晚报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俄罗斯间谍”风波过去数日。再过数日,“俄罗斯间谍”将走入美国法庭。

  不过,一直都是美国人在说。俄罗斯媒体3日开始重墨设问,提出有关这起间谍风波的诸多疑点,认为从行动、到时机,从说辞,到目的,美国人有计划地操控利用着11名“俄罗斯间谍”。

  疑问一:“深度伪装”却一举被发现?

  美国人此番在描述这批被拘捕的“俄罗斯间谍”时常用一个词汇,“深度伪装”。

  而俄罗斯新闻社评论文章则从这个词入手,设下第一问:难道俄罗斯情报机构行事如此不专业,乃至可以让“敌人”一举发现深度伪装、深深植入美国本土的“整个俄罗斯鼹鼠网络”?

  现已退休的苏联时期“克格勃”知名特工奥列格·卡卢金说,即便在双方谍报活动最密集的苏联时期,苏联人也不会一下子在美国安插如此之多、如此易相互暴露的间谍。

  “即便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间谍的专业素质下降,但也难以相信,他们会拙劣到如此地步。”评论感叹。

  疑问二:搜集奥巴马态度也叫情报?

  美国联邦调查局先前说,这个间谍网在奥巴马去年访问俄罗斯前的任务之一就是搜集奥巴马对俄罗斯的态度。但俄罗斯媒体设问,这种“情报”也算情报?难道俄罗斯情报机构不知道,奥巴马对俄罗斯的态度基本上在报纸、网络,乃至国务院每日简报中都可以找到?

  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反复公开,在这些“俄罗斯间谍”寓所内查出大量现金,可能涉嫌洗钱。俄罗斯媒体设问,俄罗斯深知美国是一个严管洗钱活动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名“俄罗斯间谍”都携带有“不合理数目”的现金,这样的细节不甚合理。

  疑问三:公布间谍案时机别有意图?

  俄罗斯新闻社猜想,“制造”这起事件的目的,难道是出于政治需要?文章说,无论这是否是一起由阴谋论者策划的事件,但在实际意义上,给俄美间正在恢复的双边关系制造了阻力。

  至少,抓获和公开这批“间谍”的时机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刚刚结束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倘使没有特殊目的,一般国家的做法是,将事件“压一压”。

  俄罗斯新闻社评论文章调侃道:“当事件平息,他们美国人还可以拍一部绝伦的电影,让所有邦德剧黯然失色。”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