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州模式”为何少“医闹”

  7月2日,沈阳市27名有丰富经验的属地公安机关、派出所领导被聘任为8家省级医院和18家市级医院的安保工作副院长,旨在打击逐年上升的“医闹”现象。(7月4日《中国青年报》)

  把医院当成殡仪馆,在里面停放尸体、拉横幅、设灵堂、堵大门、打医生等“医闹”行为委实令人厌烦,不但医院对“职业医闹”恨之入骨,老百姓也十分反感。鉴于“医闹”已经遍地开花,并存在职业化倾向,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对待。

  问题是,聘任警察当医院安保工作副院长,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日益严重的“医闹”问题(暂且搁置此举引发警察角色、公正等争议)?可以预见的是,警察坐镇医院,对职业“医闹”会有一些震慑作用,毕竟他们也知道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对更多的“医闹”作用不大。毕竟,用警察治“医闹”只是一剂止痛针,难以触及病灶。

  把“医闹”放置于医疗体制的大环境中,它的产生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可以说,“医闹”是医疗领域存在问题的非典型性症状。

  在这种语境下,以打压治“医闹”显然是扬汤止沸。在这里,创立医改“高州模式”的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的实践或许可以提供解决思路。作为公立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在没有向政府伸手要补贴的前提下,通过阳光采购、规范行医、日常暗访制、全方位接受监督等措施,打破了当今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药品采购回扣、手术红包等种种陋习,并推行平价路线,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全国23个省、38个县都有病人到高州看病,“医闹”现象却很少。由此可见,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让民众“少花钱,看好病”,只要做到两条腿走路,“医闹”并非一道无解的难题。

  也许需要国内许多医院思考的是: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政府没有财政支持),为什么高州市人民医院可以走出一条让政府、医院、公众三方都较满意的路子?那些被“医闹”搞得焦头烂额的医院,是不是更该跳出头痛医头的传统治理观念,找出釜底抽薪的解决方案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