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治水要打持久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14: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黎存根报道:亚运临近,广州治水成果纷纷“出炉”。昨日,在广东科学中心一讲坛上,中国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晓宏在肯定广州治水成果的同时,也给政府提了个醒:广州的治水绝不是一两年能够整治完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很多支涌污染仍然严重

  对于市政府日前公布的治水成果,陈晓宏表示“基本认同”,但他同时强调,这并不能说这轮治水完工后治水任务就结束了。

  他指出,目前广州主干河涌的水质已经开始变清,但支涌的污染还是比较严重。“我本人也去看过越秀区、原芳村区的一些支涌,目前大部分支涌由水闸关住,而水闸里面都是黑臭的污水。这就有可能在暴雨期排涝的时候,污水污染已治好的主干河涌”。据了解,广州城区河涌共有231条,现阶段整治主要是66条主要河涌,还有一些支涌没有纳入整治。

  规划不当增加治水难度

  陈晓宏表示,目前河涌整治难度之一就是用地红线不明确。水利部门虽然明确了河涌排水断面,但要综合整治,产生较好的效果,一定要考虑河涌的维护地带,这急需城市规划部门给予重视。

  他认为,追求大而集中的规划或规划执行不严(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导致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过高,污染源大大超过城市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在高人口密度和高建筑密度的情况下,“我们绝不要希望通过一两年整治,就回到30年前在河涌中游泳、钓鱼的状态,这要靠全市民众比较长时间的努力才可以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他建议,广州要借产业转移降低人口密度,要将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单向迁移转变为双向迁移。

  治水关键是控制污染源

  演讲中,陈晓宏展示了多幅河涌受污染情况的图片,幅幅令人惊心。其中一幅是2009年年初在海珠区瑞宝街西马路附近河涌拍摄的,画面的河涌不单发黑,还有大片的暗红色。其污染从何而来?陈晓宏解释:“市区的工业关停搬迁后,市民好像是看不到工厂了,实际上污水是来自海珠区很多城中村的家庭作坊,比如中山大学周边的凤凰村、下渡村、康乐村。”

  他表示,由于城市发展过快,城中村高密度人口聚居,生活污水强度大,甚至无污水系统,污水直接就排到了河涌。因此,他强调,污染源控制始终是治理的关键。政府应该加强污染控制监管,认真清理直接向河涌排放污水的单位,严查超标准、超总量的违规排污行为。

  对于个别河涌治理方案偏重景观建设,他认为值得商榷。不过,他也表示,不能从区域上孤立治理河涌,应该和周边地区协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