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障碍”为啥变成“有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15:27  新民晚报

  铁路上海南站南广场仅仅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就有6部无障碍电梯,但除非物业拿钥匙开启,否则它们就是摆设。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要使用,才有价值;控制成本有很多办法,但把“方便”变成“不方便”,肯定不是办法。昨天,3位市人大代表到南站南广场调查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状况。

  调查起因

  今年5月,市人大代表、维鹏信息技术公司执行总裁侯钢在南站做“蓝精灵”志愿者,遇到了一对坐轮椅的老夫妇。

  老夫妇从江西来看世博会,回程到南站乘火车,候车大厅里的无障碍电梯却无法使用,他们问侯钢“无障碍”为啥成了摆设,这个问题把问不倒的“蓝精灵”问“倒”了。侯钢赶紧打电话问了一圈火车站的管理方,一刻钟后终于有人拿着钥匙来开电梯了。

  老夫妇终于乘上了电梯。侯钢一直想把那个“摆设问题”搞明白。

  两种不便

  昨天上午10时,在南站南广场S15出口附近的无障碍电梯前,3位人大代表发现,电梯旁贴着一张纸条,告知如有需要请拨专用电话。

  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馆信息中心主任顾洁燕拨打了电话。10分钟后,物业派人带着电梯钥匙来了。

  “如果乘客身边没电话怎么办?如果急着赶车怎么办?为什么不能让需要的人更方便点?”顾洁燕问。开电梯的小伙子说他无法解答。距离无障碍电梯不远,是无障碍公厕,门锁着,门上也贴着告示:如有需要,请到隔壁女厕找清洁工开门。

  一圈看下来,无论是无障碍电梯,还是无障碍公厕,都遇到了“不方便”。

  一种理由

  为什么“无障碍”会遇到“不方便”?“别的管理成本先不说,单单公厕里一个感应器就价值2600元,小偷1分钟就能拆走,去年为补充感应器花了10多万元,要是派清洁工专门负责无障碍公厕,成本又要增加。”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告诉3位代表,去年就对无障碍公厕采取了“特别措施”,今年3-5月,为补充感应器又花了4万元。

  同样,为了防止无障碍电梯内钢板被撬,也采取了“特别措施”。总之,物业公司认为,虽然“无障碍”规划设计很先进,但人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成本太高。而且,物业公司管辖范围内不只有商业设施,还有公共设施,成本都要物业公司一肩挑,实在负担重。

  理清出路

  “从时间上看,感应器被盗不只发生在无障碍公厕,普通公厕也有;那么,普通公厕是否也要锁起来?可否变通思路,将普通公厕内现有的简易无障碍厕位改造规范,既节约人力成本,又方便残疾人。”侯钢说,至于无障碍电梯,物业不妨借助监控终端,及时发现处置意外情况。

  “‘无障碍设施’是公共产品,企业无权因为管理成本高,就限制使用。”市人大代表、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许丽萍说,物业计算管理成本,没错;假如物业公司真的在承担公共设施的“额外成本”,那么政府就要购买服务,为物业减负。

  本报记者姚丽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