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甘肃省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康县举行 让3000尾“娃娃鱼”畅游江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20:33  兰州晨报

  

甘肃省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康县举行
放流大鲵现场。 省农牧厅供图

  大鲵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别看它被称为“娃娃鱼”,其实大鲵是比恐龙还早的活化石,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一“活化石”,让其快乐成长,6月29日,甘肃省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康县举行。省农牧厅、省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站、陇南市农牧局的相关人员及康县阳坝小学部分师生参加了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3000尾鱼苗,这些鱼苗每条价值高达460元至600元,此举将进一步保护恢复大鲵种群数量。

  据介绍,大鲵是市场上十分受欢迎的水产品,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价格昂贵,过去由于人为偷捕和栖息地环境恶化,野生大鲵资源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我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大了对大鲵的保护力度,而陇南市更是大鲵栖息的乐园之一,目前我省已在这一地区建有两个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

  为了保护中华大鲵这一濒危物种,康县通过发展能人大户,创造了仿生态大鲵人工驯养模式,填补了我省在中华大鲵养殖上的技术空白,被农业部审定为甘肃濒危物种苗种供应基地。目前全县有200多户群众从事大鲵人工驯养,有两家大鲵驯养公司取得了农业部批准的大鲵苗种生产资质,全县种鲵存塘量1170多尾,全县幼鲵存塘量3.5万尾,具备了大鲵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条件。

  此次增殖放流地点位于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放流的大鲵是经过人工驯养繁殖的,长度都在20厘米以上,已由人工养殖了约2年。通过增殖放流大鲵鱼苗,将对有效恢复自然保护区内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李林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