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问需于民,办好“鸡毛蒜皮”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07:20  解放日报

  编者按:社区离老百姓最近,是感受百姓生活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末梢神经”。社区建设与管理,可以有丰富内容,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所以改善民生,社区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建一个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修雨伞、配钥匙服务;装一盏路灯,为晚归者提高“安全系数”;开一个小学生暑托班,解“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立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本市一些社区纷纷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事情不大,有的甚至可算是“鸡毛蒜皮”。但正是这些点滴小事,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不过,即便是社区中的“小事”,要办好也并不容易。有时触及利益问题,会遭遇多方矛盾;有时政府花了钱,居民不一定领情。所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经常需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根据现实情况和群众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

  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一组“关注社区服务”报道。记者深入一线,采写本市部分社区为民服务的新鲜做法,困惑与烦恼,以及解题思路。

  本报记者栾吟之

  雨伞坏了要修、羊毛衫蛀了洞要补……谁家没些“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这些年来,随着小摊小贩的减少,市中心居民往往要坐几站公交车才能找到修理铺。

  去年3月,静安区辟出专门场地、在5个街道陆续建起生活服务中心,“收编”流动摊点和社区个体户,让他们为附近居民提供服务。这个中心,被称为社区行政、卫生、文化等三中心以外的“第四中心”,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疏导流动摊点、维护市容环境。

  然而,“第四中心”运转以来,一度面临人气不旺、经营困难的局面。近日,记者现场进行走访,看有关方面如何群策群力探索“多赢路径”——

  一门解决生活琐事

  因为连日下雨,江宁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修伞铺生意很好,居民们觉得花一两元钱就近修伞很方便,摊位小老板也干劲十足:“一天能赚几十元钱。”

  该中心位于常德路1059号,开设在一幢紧邻居民区的独立小楼里。一楼大厅被整齐地分割为十几间“小格子”,维修小家电、织补毛衣、冲印照片、修配钥匙等服务项目一应俱全,每种服务都明码标价;二楼则是办公区域和会议室,顾客如果对收费标准、服务质量有疑问,可以直接向管理人员反映问题。记者看到,这里的顾客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提供服务的则以昔日流动摊点个体户和社区困难居民为主。

  这家中心由街道民政科管理,而直接负责日常运行的,是一家社会组织。区财政投入72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中心硬件设备,再由每个街道负责制定具体规划。街道每年付款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由社会组织派四至五名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居民需求引入合适摊位,并与摊主签合同、帮助制定服务价格等。目前,5家生活服务中心都采取这样政府“搭台”、社会组织管理的模式。

  贴近需求聚集人气

  有一阵子,各家生活服务中心都曾遭遇过“瓶颈”。由于以前习惯于在小区附近找“游击队”,一些居民还是嫌生活服务中心太远,不愿意为小修小补走远路。还有些老人虽然有需要,但苦于腿脚不灵便走不动。生意一不景气,摊主也很快产生情绪,许多人说:“入驻中心不如在弄堂口摆摊生意好,不如撤出去算了。”

  为此,街道和社会组织共同想办法聚人气。街道腾出房源,陆续在居民区周边开设服务分站点。比如,石二街道在新闸路、凤阳路等开设分站,为社区老年人日间活动、医疗咨询等提供场地;静安寺街道则腾出房源,在四明村、愚谷村等居民区开出4家站点,让居民在步行10分钟内享受到服务。

  管理南西街道生活服务中心的“金钥匙服务社”,想出“一门电话、一张网络”的新点子,特设一门免费服务电话“8009881898”,为居民提供各种问讯、上门订购服务;同时规范摊位管理,在减免店租金的同时,允许一个项目由多人经营。

  此外,5家中心会定期下社区调研,听听居民对服务门类和服务质量有什么意见,并根据居民需求增减服务种类,还把遭到居民投诉的摊位“请出去”。几个月下来,中心知名度越来越高,再没有摊主想离开。

  尚有空间拓展服务

  生意越做越好后,各家中心还组织摊主每月进不同小区设“飞行集市”,以此打品牌、树口碑,服务更上一层楼。

  周末早上,长乐路老弄堂里响起熟悉的摇铃声,许多居民闻声出门 “赶集”。此时,来自静安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10余个便民摊位已一字排开,为居民们修鞋修伞磨剪刀。接受服务的居民,还可以得到一张“8元抵用券”,在中心所有摊位都可以进行现金抵扣。

  修家电的老师傅最近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原来有一名老人早年自制的工艺台灯快散架,多年来一直没有店家愿意修,修家电的老师傅不但花费2小时耐心帮他修好,还免收修理费。一些摊位受此启发,准备陆续推出公益服务,诸如70岁以上老人免费服务、免费为居民发布物品交易生活信息等。

  “还可以让中心发挥更大作用。”一些街道发现,居民除需要小修小补外,还需要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中心有足够空间吸纳这些服务门类。为此,曹家渡、江宁、南西等街道已尝试拓宽服务面,准备邀请心理学专家和居住在本社区的各类专业人士定期到中心“坐镇”,以预约方式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

  几家社会组织负责人还说,上门服务和电话、网络预定服务等越来越受居民青睐,但由于管理人手紧张,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为此他们打算向街道和居委会寻求支援,希望借助居民志愿者的力量扩大服务面。

  静安区曹家渡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名老师傅在修理钟表。 张春海 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