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07:20  解放日报

  文/曲春景

  最近一个论坛上,吴宇森导演给大家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说它有意思,是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明显是一个多向度、矛盾、且根本无法整合的问题。导演、投资商、观众、电影经营者等,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这个问题上,各有各的需要,各有各的立场。我无法知道吴宇森在给出这个题目时是否意识到这是一个多声部的答案,但在他所主持的讲坛上,观点和声音是清晰一致的。原因很简单,从参与讨论的名单上便可看出端倪:吴宇森、冯小刚、王小帅、何平、彭浩翔等,大多数都是导演。因此,这种一致性的声音传递了导演们的需要和他们的苦恼。当然,也引发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在吴宇森看来,2010年国产片数量不少,但有个性有质量的作品不多,大多都是跟风之作,什么样的电影有票房,投资者便蜂拥而至,不尊重导演的个性,更没有长远投资的眼光。吴导的话题切中时弊,引来诸多导演的一片回应。彭浩翔说投资人没有长远眼光,只看到《阿凡达》赚钱,没看到它之前研发的十二年。冯小刚话虽不多,但说得就更加直白和彻底。他说十年前有人给我投资拍电影我会十分感谢他,但现在如果有人说要给我投资拍电影,我会说,凭什么我要把这个赚钱的机会给你。冯小刚以现身说法证明几位导演说的道理:要有过去的投入才能有今天的回报。

  事实确是如此。如果投资人都只想着赚现成的钱,哪有那么多现成的馅饼可吃?跟风投资不仅导演的个性得不到尊重,还将导致电影风格的单一、电影市场的僵化。现在有些投资商和制片人的做法,几乎到了让导演们忍无可忍的程度。比如毫不顾及影片内容的广告植入方式,电影风格单一等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导演们对这个话题的共同答案可以概括为:“需要尊重导演个性的电影”,而如果让电影消费者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是另外一些答案。年轻观众一般会说:“我们需要快乐和开心的电影”;大多数家长也许会说“我们需要能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电影”;坚持艺术责任的人文学者则会说:“我们需要对社会风尚、社会道德有所补益的电影”。

  每一个答案都是一种立场,而且每一个立场都有充分的理由坚持自己。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这个“我们”是谁?代表哪家的立场?又是谁的利益诉求?投资商要赚钱,导演要表现他们的个性。但是,如果要观众、家长、社会人士等,一定在他们之间有所取舍的话,我想大家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导演一边。因为有个性的电影毕竟丰富了人们对电影的需求,而投资商赚的钱与观众有多少关系呢?而且,最可怕的是那些只想赚钱而毫无顾忌的电影投资商,与某些不讲艺术个性的导演合谋,为了赚钱他们可以猎奇,可以用诲淫诲盗的手段迎合观众,把潜藏蛰伏在人们心底最阴暗的一面勾出来。这样的电影不仅赚了大家的钱,而且还破坏了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人文生态,是特别需要警惕的。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