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限专业,不如学科交叉知识传授,更重理念传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07:2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彭德倩

  世博盛会展示全球科技前沿技术,低碳技术更是其中亮点。当此“节能减排”跃升为全球科研崭新增长点之际,如何培养我们在此领域的“后备军”?昨天举行的“相约名人堂——院士带你看世博”活动中,专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胡壮麒院士直言,当今教学研究领域有一个认识误区:“低碳技术”只是环境保护专业、能源专业的“专项”,这显然大大制约了各学科领域的脑力激荡,更不要说鼓励年轻学子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插上“低碳”之翼了。

  减缓全球升温,在生产生活中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乎可以覆盖全部研究领域。举例来说,在材料领域,镁合金这种新材料就可以成为减排先锋。它的亮点在于“轻”。汽车、飞机制造过程中,在相同承重、硬度的前提下,使用镁合金比使用钢材料重量减少40%,比使用铝材料减少20%。分量轻了,耗油减少,碳排放自然下降。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镁矿资源十分丰富,过去每年产出的镁中,三分之二是以未经精加工的“粗镁”形式出口的,利润很低,如果能在镁合金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克服它在韧性上的软肋,不仅能更好地利用我国矿产资源,更从根本上节能减排,可谓一举多得。

  高校育人,课堂教学是重要环节。而让学生尽早与国际最新研究、最高水平“面对面”,在低碳科技领域尤为重要。胡壮麒指出,国内高校教学内容往往拘泥于已有教材,这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显然无法令学生接触最先进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时,修过一门没有教材的课程,激光、工程等8个专业8位重量级教授联合开课,将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以及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展示给学生,每堂课没有课本,只有发下来的临时教案,大家却听得入迷。

  与此同时,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浸润”也很重要。胡壮麒说,一次他在一所大学实验室里遇上真空管漏水,流得一地都是。一旁的硕士研究生二话没说,拿起整盒纸巾就往地上扔,而拖把就在不远处。专家指出,培育低碳科技人才,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减排环保理念的传递。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