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任、责任与期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07:39  法制日报

  薛捍勤1955年9月生于上海;

  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博士;

  曾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参与过众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

  曾任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并是中国驻东盟首位大使;

  2005年,当选布鲁塞尔国际法研究院院士,2009年被推选为亚洲国际法学会会长;

  2010年5月,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成为该委员会历史上首位女主席;

  2010年6月29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国际法院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本报记者张慎思

  6月29日,中国资深外交官和国际法专家薛捍勤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中高票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联合国这一权威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刚刚回到北京,未及洗去一路仆仆的风尘,7月3日,挤出周末的时间,新当选的薛法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信任、责任与期望,是薛法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及的三个词。回忆起在纽约竞选及当选时的情景,薛法官说自己的心情始终都很平静,但如此高票当选的结果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因此也倍感这份信任的宝贵与份量。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分别进行选举,以获得绝对多数票者当选。在安理会的选举中,薛捍勤是以15票的全票当选。在大会的选举中,与会国152个,竟然获得了150票,只有2票弃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手中的赞成票、也把一份信任一致投给了这位候选人。薛法官说这份信任,首先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倚重,同时也体现了联合国各会员国对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高度信任。其次,当然也体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律界对候选人本人能力和资质的充分认可。

  薛捍勤法官应该是有理由拥有这份平静与自信的,长期的外交和国际法律事务生涯,她卓越的工作才能、法律人的优秀素养、充实的国际法律事务履历使她在国际社会中广被熟知和认可。

  薛捍勤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国际法,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长期工作中,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过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尤其是薛捍勤于2002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并于2010年5月当选为该委员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众所周知,国际法院的大法官们和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委员们都是国际法界的顶尖专家,能成为后者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席充分表明了国际法学界对薛捍勤学术与专业造诣的充分认可。更有意思的是,2003年,薛捍勤出任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在国际法院所在地的这个国家几年的实地工作,使她对当地的情况可以说已是深谙于胸。从中国到世界,从北京到海牙,薛捍勤的步履走得一步一个脚印。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重新回到国际社会,先后有倪征日奥、史久镛出任过国际法院大法官。较之两位前辈,薛捍勤可谓年富力强。经过倪先生、史先生两棒的交接,现在接力棒传到了薛捍勤手中。三十年岁月行过,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也非昔日可比,国际形势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一背景下出任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坦言她深感责任的重大。由于国际法院的工作尚未真正开始,薛法官不愿意对未来作过多的设想,只是一再强调:“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我将秉承《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言及期望,薛法官说,高票当选,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及中国籍候选人能在国际社会中主持公义、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期望与期待,而自己作为一名女法官、作为国际法院最年轻的法官之一,唯有努力工作,秉公执法才能不辜负身负的使命和国际社会的这份期待。薛法官还希望她的当选也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和期待,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不应仅仅是政治层面上的参与。不仅要争取话语权,还要有真正熟悉和懂得国际机制的人才去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只有在各个机制中的全面参与,才是真正全面意义上的参与,话语权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端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并使他们能早日真正参与到国际法律事务中去。

  这也是薛法官对年轻一代中国法律人的殷切期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