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匠父亲

  父亲是个石匠,手艺很好,是远近闻名的大石匠师傅。他带过很多徒弟,逢年过节,徒弟们都会来孝敬他,从徒弟们的赞美声中,我能感觉到父亲的那种得意和自豪。

  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年轻的他秉着家乡麻石般诚实可靠的脾性走南闯北。上世纪80年代初,村办企业兴起的时候,当时在乡麻石厂上班的父亲被大队请回操办村级麻石厂。父亲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家乡的麻石随着父亲的所到之处,也成了神奇的传说,我从小就从父亲的口中得知太原、侯马、包头等城市的名字。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在交通和通迅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父亲该克服多少不为人知的困难啊!记得父亲拿支铅笔,趴在铺满油毡的地上画图放样的情景。父亲看不懂图纸,惟有根据实物的大小画简单而粗糙的样图,可就是用这样原始的方式,承揽了全国一些著名的火力发电厂的除尘设备。不知道当初的父亲是怎么样说服那些高级工程师们放心地接纳他、接纳他的企业的,也许是父亲的诚恳、执著与对待工作的那份锲而不舍的精神吧。

  在父亲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他曾经面临很多选择,其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担不担任村书记。一个经济基础十分雄厚的村子,担任村支部书记应该是农民出身的父亲的追求,可父亲一次次坚定地放弃了。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我们三兄妹都正在念书,父亲怕村上的琐碎事情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毅然放弃了。现在想来,父亲是多么地有远见卓识啊!我们三兄妹先后通过考学校走出农村,各自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每每看到儿孙承欢膝下,逐渐衰老的父亲满眼都是舒坦,也许,这就是父亲一生追求的最美结局吧。

  90年代初的一场疾病彻底改变了父亲人生的轨迹。正值壮年的父亲,第一次听到糖尿病的名词,从此也开始了他人生中与疾病作斗争的历程。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对病理了解的加深,父亲的心态逐渐平和,曾到建筑工地给别人看守材料,还养过鸽子,可惜都没赚到什么钱。父亲用2000元买回两头小母猪,从此开始他后半生的养猪生涯。父亲用他的勤劳和智慧拯救了自己,也维系了这个脆弱的家庭。

  在父亲经常出差的那几年,我几乎习惯了父亲外出的生活,甚至盼望着父亲能早点出去,那样,调皮的我就能得到自由。彻底改变对父亲的认识,是我上师范报到的那天。抱着跳出农门的想法,初中毕业的我报考了师范学校。1988年9月,父亲送我去学校报到,办完一切手续,第一次独自离家的我丝毫没有不舍,甚至头也没回,也许,我早已习惯没有父亲陪伴的日子。一个月以后,回到家里听母亲讲,父亲回家以后很想我,说:“这家伙一点都不恋家,我都舍不得,回头望了他几次,他头都没回一下。”听到这里,我才想到,原来父亲也有温情,他是爱我们的!

  后来,读到汪曾琪先生写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感受很深。我们父子这些年的相处,由惧怕到了解,由了解到相知,我和父亲的距离越来越近,正由于了解,我们之间更多的是一份默契和牵挂。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