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虽获国家专利 但却无钱可赚 浒苔面条产出首批即告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11:45  大众网-齐鲁晚报

  

虽获国家专利

  本报7月5日讯(记者孙晓东徐刚)刚消停没几天的浒苔卷土重来,曾经风光一时的浒苔面条生产线停工一年半并不见复工,由于原料供应和生产技术的限制,曾获国家专利的浒苔面条2009年初昙花一现后便归于沉寂。

  7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开发区的友清海产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整个车间只有两名工人在一角午休,生产线上十几部机器被洗刷干净摆在墙边,记者能从机器上闻到轻微的浒苔腥味,但机器里已经看不到浒苔。

  友清海产有限公司马春涛经理告诉记者:“2008年浒苔刚来青岛不久,我们就研制生产了浒苔面条,在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产品外观方面都申请了专利。但由于常温贮藏技术和原料供应两个难题没有解决,在生产了第一批约3000箱之后,感觉不大赚钱,就停产了。”马春涛向记者指了指包装箱,“现在只剩下空箱子了。”

  “浒苔面条跟别的面条不同,它是湿的,必须冷藏保持,室温20摄氏度左右的话保质期不会超过两周,厂里冷冻大批浒苔面条成本高,产品进超市也不容易,并且产品要求浒苔非常干净,掺了沙子或浒苔中海水过多都不行。”

  “生产前我们做过可行性报告的,当时我们了解到浒苔营养价值丰富,且国内没有别的厂家生产,感觉市场潜力比较大。”马春涛指着可行性报告告诉记者。“2008年我们拿到的浒苔基本是免费的,部分是政府提供的,部分是村民捞上来送给我们的。我们估计了一下,要是不计浒苔原料成本,生产后的利润可达44%以上。若算上购买、运输成本,利润就只能维持在5%—10%之间。”

  马春涛告诉记者,他们第一批产品是生产出来才找到买家,加上各种限制因素,就没能将产品推向市场。“第一批3000箱还是胶州的一家单位发福利才订购的。”

  在车间,马春涛向记者介绍浒苔面条生产流程和压榨机、烘干机等十多台机器。“像浒苔压榨机,不生产浒苔面条就派不上用场,生产线只能在这里当摆设。由于吃过浒苔面条的人反映还不错,我们一直留着生产线,什么时候技术成熟了,什么时候再开工。”马春涛说。浒苔面条流水线停工,车间空荡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