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乡的米酒

  背井离乡十几载,我依然恋着家乡的米酒。

  家乡有酿米酒的传统,还记得当时农家办喜事的时候,每桌都是用大铝壶备上一瓶米酒,平时,家里来了客,常用米酒款待。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名酒,但在家乡,在很多招待客人的席面上,人们还是很喜欢用米酒。喝米酒,可谓是家乡的特色。

  我从小就喝着米酒,因为糯米发酵的前阶段能产生有甜味的小分子糖,很甜,这时叫“甜酒”,小孩子都喜欢吃。父亲每年都要种些糯谷,母亲每年冬天都要酿一些米酒迎接新年,迎接客人,这酒就是常说的“腊酒”。陆游曾写过“腊酒”,“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谭嗣同也写过:“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品味这些诗句,就能咀嚼到米酒丰厚的文化。

  酿酒要技术,将蒸熟的糯米装入大缸,需创设适宜的条件,要密封,冬天还要用稻草、棉被保温,过几天就有甜酒了,大人们还会叮嘱贪吃的小孩,不要急于去看缸内的糯米,看了就不会来酒,小孩们就只能虔诚地等着,也不懂得为什么“看了就不会来酒”。学了《生物》后我才明白,酵母菌利用糯米发酵,首先将其中的淀粉水解成小分子糖,再将糖转化成酒精,这个过程要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如果不密封,在有氧的环境下,最终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得不到酒精。

  适量饮点米酒能解渴、御寒。在我的经历中,夏天干完农活后,口干舌燥,便急于用清凉的山泉冲碗米酒,喝下去,真是沁人心脾。冬天可用开水、热米汤冲酒或在火边温酒,喝了能御寒。母亲会酿酒,她也会喝点酒,在我小时候,当她喝米酒时,常常会把碗伸过来,让我喝几口。如今,每当我携妻子、女儿回家看望父母,母亲就会说,家里有米酒,你们喝点吧。当我离开时,母亲总要灌上两小瓶让我带走。

  米酒有多种式样和吃法,一种是用水冲酒,连同酒渣一齐吃下,既可解渴,又可充饥,这可能是最原始的吃法。现在人们常将酒渣过滤,只喝酒液,有的人家还在其中放入一些中药,浸成药酒,既过酒瘾,又补身体。改变颜色的酒,宛如琼浆玉液,装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格外诱人,有时还浮动着几颗红色的枸杞,有舟行水波之意境。我的爷爷生前还常常在酒液里放进几粒黄栀子,把酒染成金黄色。如果家里一次酿酒太多,可以将酒液分装于瓦坛,密封起来,让其继续发酵,酒液愈久愈浓、愈醇香。相传“女儿红”酒就是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掘酒请客,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香气扑鼻,色浓味醇,极为好喝。这两者的原理大概相似。

  近来,我在因特网上欣喜地看到了家乡的米酒进入了市场,包装精致,美观大方,这种传统的文化通过家乡人的智慧在发扬光大。

  母亲酿酒的过程,我记得很清楚,便利用余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酿出来的米酒,尽管味道没有家乡米酒的醇美,我也没有母亲那酿酒的手艺,但每当我喝着这种酒,品尝的是浓厚的文化,感受的是温暖的亲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