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待母亲河“转脸”亲近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7日15:15  新民晚报

  苏州河曾经是城市的“正面”:喧嚣的码头、忙碌的人群,代表了都市生活中最活跃的一面。但随着近年来产业空间的置换和房地产的高速发展,苏州河逐步被包裹在两岸楼群中,成了各个住宅区的“后花园”,成了城市的“背面”。

  如何让苏州河从城市的“背面”重新走到城市的“正面”,昨天下午,在同济大学、普陀区政协联合举办的“苏州河十八湾文化发展论坛”上,专家们给出了不少建议。

  苏州河活力在丧失

  同济大学教授莫天伟说,曾经千舟竞发的苏州河河面,现在几乎没有了船——苏州河丧失了活力。同济大学副教授芩伟也认为,苏州河在空间上被城市的过度开发包围,围墙将城市和社区一分为二,堤岸公共道路被小区挤压,失去了公共活动机能。被围墙禁锢的苏州河岸,既不能被附近社区居民使用,其他人也无法走近苏州河。苏州河滨水空间丧失了活力。

  激活苏州河十八湾

  珍惜、保护苏州河这条展示了上海历史文脉、精神财富的河流,激活苏州河区城市生活、城市空间,是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莫天伟认为,苏州河十八湾复兴中“湾”的概念,不是指河流弯曲的形状,“湾”指的是苏州河两岸和周边城市空间。这个地域的日常生活形态的重塑,才是苏州河复兴的激活点。

  芩伟也认为,需要重塑滨水生活。通过营造亲水空间,将原本仅仅是高层居民欣赏的景观河岸变成能够亲近的场所,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引向河边。他建议,苏州河滨水区域重整步行系统。比如通过便捷的步行桥,在铁路上海站广场和苏州河岸建立步行纽带。苏州河上的桥梁,要注重于岸线步行空间的连接。同时,建议打造苏州河两岸自行车网络系统,使之成为上海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复兴需要各方努力

  在论坛上,专家称赞普陀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苏州河沿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片的绿化带、人工湿地、创意园区、工业遗址改建的博物馆,以及漂亮的住宅区、公园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商业设施,都为苏州河复兴作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普陀区提出的以发展苏州河十八湾游览和游艇码头为契机,将各个项目串起来的构想,规划开发陆上、水上交通,有意义有远见。但苏州河流经上海9个区,不少专家建议,苏州河的复兴需要整个流域通盘考虑。本报记者 鲁哲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