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伏龙坪:怎样“美丽变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7日19:35  兰州晨报

  

伏龙坪:怎样“美丽变身”?
都市背后的伏龙坪。 本报记者 李桐叶 摄

  随着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一些城乡接合部就难免沦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兰州,与市区近在咫尺的伏龙坪便是如此。

  但有一天,一场有关这只“山鸡”要变身百亿“民俗风情园”的“凤凰传奇”在山崖间唱响,于是,在人们纷纷投去赞许目光的同时,它固有的“先天缺陷”却成了变身前最大的“绊脚石”。

  “有朝一日这里能‘改变’,就是我们这些棚户区居民最大的希望。我们会打心眼里感激。”

  天尚未亮透,在伏龙坪一段侧崖旁,便已经热闹了起来。

  砖头砌起的低矮墙,几张油毛毡,简易搭建在一起,就是一座最简单不过的“公厕”。说是公厕,是因为多年下来,住在高坪地区,地方狭窄、上下水困难,这里将近300人每天都要靠“挤”这一间两平方米大小的地方来解决“难言之隐”。

  早上6点,李新华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绕过门前的羊肠小道,去给即将上学的儿子在“公厕”前占个位置。时间一久,他们也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排队时面面相觑,揉一揉惺忪的睡眼,就算一天的生活开始了。这就是伏龙坪每天给人的第一印象。

  时近午时,还能看到两三个“挑夫”游走于每家门前,担子里并非是新鲜山货,而是家家门口预备好的一包垃圾。

  李新华告诉记者,超过1300户居民的伏龙坪后街,目前年久失修的旱厕已超过6座,而可供收集垃圾的垃圾台也只有两处,无奈之下,只能由街道聘请的“挑夫”来帮他们往山下运送垃圾。除此以外,几十年下来,他们已习惯了把垃圾扔向门前的断崖,日积月累,垃圾便越积越多,脏乱差也就顺其自然。

  居住在一处十几平方米的砖房内,对于李新华来说,每个月能按时领到低保金,每天能看着儿子从断崖旁开辟出的石板台阶,一级一级安全地跳着去上学;每天中午前不忘给家里的水缸攒上两担水;每天晚上熟练地拨弄房顶的那根天线,勉强从泛着“雪花点”的屏幕里收看都市情感剧,已经心满意足了。她似乎已经遗忘,就在她家房后,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就是繁华热闹的市区。

  “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能求个安稳便已经不错,哪还敢去奢求楼房。”李新华坦言,面对伏龙坪简陋而且脏乱的环境,她其实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限于能力,只能寄望于“外来的改变”。她认为:“有朝一日这里能‘改变’,就是我们这些棚户区居民最大的希望。我们会打心眼里感激。”

  “根据这份蓝图,伏龙坡二道弯以上大约东西2.5平方公里的地方都要改变。”

  而早在4年前,这场期待中的“改变”就曾经来到了他们身边。

  熟知此事的兰州城建设计院规划师樊明告诉记者:“当时编制了一份围绕伏龙坪的改造方案。根据设计,东边的兰山公园将被打造成一处4A级景区,东起伏龙坪头营村,西至分岔的3000亩地也都将一起打造,形成‘民俗文化风情园’。”

  樊明说,按照这个构想,伏龙坪一带将根据“娱乐健身”、“野营度假”和“休闲住宿”等功能分成三片区,各个片区间还可通过完善的路网衔接起来。“但最终因资金问题,项目被多次改动,其中好多精华也无奈流产。”

  但改造之声并未停歇。2009年年初召开的城关区招商工作会上,再次将在伏龙坪建设“民俗风情园”的想法提了出来。

  “当时计划投资32亿元来完成。根据构想,仅拆迁面积就超过26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40万平方米,此外,还包括一座占地5万平方米的‘儿童乐园’和一处占地10万平方米的‘高档别墅区’。”兰州市招商局一位知情人士说,计划一出,便引起众人关注,尤其是其中还提出要将伏龙坪垃圾填埋场建成“蔬果园”的想法,更是引起轩然大波,但最终这棵“梧桐树”没能赢得开发商的青睐,那只可能的“金凤凰”飞走了。

  直到今年4月,一场签约仪式又让李新华他们看到了希望。

  4月14日下午,城关区政府将伏龙坪“嫁给”了实力雄厚的澳门集美集团。根据约定,未来两年,集美集团将投资近百亿元对伏龙坪进行综合改造。其中对伏龙坪的规划便又在之前的思路上凝练出了“民俗风情园”的最新版本。

  “根据这份蓝图,伏龙坡二道弯以上大约东西2.5平方公里的地方都要改变。”参与项目签约的城关区招商局局长王满说,这个最新的“民俗风情园”拟建总面积达到113.5万平方米,项目将以“特色旅游”为主题,建成一条贯穿其中的“民俗风情景观大道”,配以“文化广场”和“花鸟鱼广场”、“民俗景观园”,以及包括位于头营村的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别墅区”等,是一个集商业、居住、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区域旅游商贸中心。

  “这些项目真能实现,对于伏龙坪来说,无异于‘山鸡’变成了‘凤凰’。”

  于是,当这份蓝图向伏龙坪展开之时,以至一些熟悉伏龙坪的城建专家也戏谈说:“这些项目真能实现,对于伏龙坪来说,无异于‘山鸡’变成了‘凤凰’。”

  但现实却让人们的憧憬沉寂了下来。7月4日,记者从城关区商贸部门了解到,目前,集美集团在签订意向性协议后,便放缓了对下一步的改造步伐。时至今日,带给伏龙坪的声音,仍然是继续的“等待”。

  600多年前,相传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巩固大明江山,欲阻断天下其他“龙脉”而来到了兰州。站立在皋兰山巅,刘伯温发觉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苦苦寻觅的“龙脉”所在。于是,他毅然挥剑,将此山接连斩去,一分四段。后来,这片地方就被叫做了“伏龙坪”,而刘伯温横腰斩断的“四段”,正是伏龙坪现在最显眼的四块断崖。传说归传说,但千百年来,因为这四块断崖的存在,无疑让伏龙坪和近在咫尺的城区拉远了“距离”。

  “也是在最近这二三十年里,常住人口才扩张了起来,高坪上住满了人……”在这里居住了50多年的黎清芳老人说起伏龙坪,总认为这里是在1990年代以后,才有很多房屋改建、出租,变成了楼挤楼的平房区;后来,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横流、垃圾成灾等影响,这里最终沦落成了兰州典型的脏乱差棚户区。

  7月3日,记者沿着一条断崖旁的台阶拾级而上,向离伏龙坪最靠前的望垣坪走去,没多远便看见路旁各家自建起来的“小炮楼”中,一个个身影在出入时艰难爬行。

  从小就在这里,已住了30年的李军,现在一家人挤在望垣坪的一个小院里。对于他们来说,“不住危房”是当前最大的愿望。

  “看,这么大的口子,如何不让人担心!风一大,或稍下点雨,都有脱落、坍塌的危险。”指着自家墙上的裂缝,李军担心地告诉记者,正因为如此,这些年,已经有数百户居民搬离了此地,但其余的人因高额的搬迁成本,被迫留下了。

  “如今,崖上2000多户居民,有三分之一是低保户,普遍生活贫困,维修房屋也只是简单修补。往往生命安危就系于一张木板或是一块油毛毡上。”李军说他记得很清楚,2001年春夏之交,在他家周围相继发生了5次滑坡,导致9人丧命。“而后没过两个月,上面沟口又发生滑坡,坍塌的泥土直接砸向山腰的人家,一个10岁的男娃也被埋了……”作为伏龙坪的住户,李军明白,不解决地质问题,这场“改变”将难以实现。

  “这也就意味着,先前提出的一些规划内容,可能要因地质原因发生改动。”

  “居民的担忧是完全有道理的。地质问题,恰恰是伏龙坪改造最关键的问题。”一名国土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监测结果:“伏龙坪目前大多属于塌陷型地质结构,市政设施几乎没有,生活垃圾、污水和雨水四处排放,加之居民乱搭乱建的违建较多,多年来一直是地质灾害的高危地段。”为此,甘肃地质界业内还将其称为“伏龙坪滑坡群”,足可见此处地质情况之复杂。

  也因为如此,这两年,这里的不少住户选择了“搬迁避让”。

  兰州市国土部门计划近期对伏龙坪43号等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3314名居民进行搬迁避让;而在中期计划内,将对二营村等95处灾害易发区的居民进行整体搬迁,预计涉及人数近4000人。

  “但在这笔经费下来之前,应该说就地安置是唯一解决这些住户的办法。于是,问题又归结到之前提到的综合改造上来。”兰州城建设计院规划师樊明表示,“这也就意味着,先前提出的一些规划内容,可能要因地质原因发生改动。”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吴亚萍工程师进一步分析说:“从伏龙坪表层分布的黄土层来看,这里很难修建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但由于对黄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不够透彻,近年来,不少单位盲目修建的建筑物有不少出现地基下沉、墙基开裂等问题。”因此,具体施工前,必须对此处地质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为地基设计与施工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依据才行。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而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说:“随着招商引资的加强,伏龙坪改造正在一天天地提上日程。地质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看淡了许多。”

  记者注意到,城关区政府已经在近日制定出台了《伏龙坪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提出了在“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能源清洁”等方面的治理措施,在综合改造之前开始铺垫准备。

  伏龙坪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建武说,目前,占地130平方公里的伏龙坪三营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已经进入了招投标程序。他认为:“这将是整个伏龙坪改造的前奏。由此,改造的步伐将越来越大。”

  但作为地质学家,我省水文勘察院何乱水工程师却告诉记者:“这场改造,对于棚户区居民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好事;但如果不遵循地质‘先天因素’,而一味地去‘人定胜天’,最终还是会埋下隐患,适时爆发。在寻求两全其美的过程中,我们势必要放弃一些眼前利益,来维护一些长远利益,也许这才是未来伏龙坪的希望所在。”

  7月2日,从地质部门采访结束时,一名工作人员给记者复印了一份《城关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例》,其中就记录着一段有关伏龙坪的描述文字,或许能为人所思。

  “2007年7月17日上午,伏龙坪多处院落险象环生,经过几日大雨冲刷,已有多处地段发生塌陷。”

  “住有四五户人家的伏龙坪40号院,南面山坡已坍塌;距此不远的地方,一条宽约60公分、长约十几米的山坡裂缝也已形成,直接对40号院及周边住户的安全造成威胁……”

  ■ 本报记者 王家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