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干部联系群众有了量化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04:40  华龙网-重庆晨报

  《重庆行政》总编辑张新华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三届七次全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的决定,是与上一次全委会精神一脉相承的体现。”

  干部联系群众“量化了”

  记者:三届六次全委会后,我们请你解读全委会报告的时候,你重点谈了干部作风问题。本次全委会,再次提到了干部作风和工作方式问题,提到“三进三同”和“结穷亲”、“大下访”等,你认为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思考?

  张新华:薄熙来书记在三届六次全委会对干部作风提出了批评,本次全委会,对干部作风和工作方式,是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写进了制度层面,这是对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导。

  作为一项制度,现在的要求是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都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

  以前,我们说要联系群众,有可能流于了口头,并没有落到实处,也没有什么规章来考量你是不是联系群众了,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了,现在,这些尺子就摆在面前了,比如新提拔干部每年要有一个月在基层“三进三同”,要是不能做到,那是要拿话来说的,今后这个干部的升迁可能受到影响。

  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方式

  记者:“三项活动”、“三项制度”,实际说的是工作方式,为什么将其列入十大民生问题?

  张新华: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还有就是化解可能发生的民情问题,这就是解决民生问题。

  实际上,前面所有的九个问题,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满意,这就需要“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方式来摸清民意,搞清楚什么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论”。

  我们举一些例子吧,比如要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这就需要深入群众,去了解他们希望有怎样的医疗条件,有怎样的治疗费用;又比如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也要深入农家才知道,所以说,这最后的一条,就是提供了解决前面九个问题的一种方法。

  为农家娃不吃早饭而内疚

  记者:你经常讲党课,也接触到很多参加过“三进三同”的干部,能否举一两个案例,说说“三进三同”的现实意义?

  张新华:有一次,有一位干部到开县白泉乡去“三进三同”,给了500块钱“见面礼”。当天,他发现这家人爷爷生病卧床,孩子上学,父母不在了,家里条件相当困难,于是又给了500块钱。后来,他发现孩子不吃早饭就去上学,就问孩子是不是不喜欢吃早饭?孩子回答“是”,但旁边的人告诉他,其实孩子是没有钱吃早饭,这位干部觉得深深内疚,马上又拿出600块钱,并告诉这个孩子,今后的早饭他包了。实际情况让这名干部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例。干部不下基层,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触动?

  解决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

  记者:“三项活动”与“三项制度”所指内容有哪些异同?

  张新华:“三项制度”看上去是笨功夫,其实不简单,需要挨家挨户走访,这可以防止把“鱼水关系”变为“油水关系”或者“蛙水关系”,一些党员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脱离群众开始的。

  “大走访”是对一个干部思想感情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能下访,才能减少上访。

  “结穷亲”是要求领导干部能设身处地地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把事情当作自己亲朋的事情。

  这些制度和工作方法,解决的是脱离群众的问题,解决的是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首席记者 凃源

  张新华。 本报记者 胡杰 摄

  “三进三同”等措施可以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还有就是化解可能发生的民情问题,这就是解决民生问题。———《重庆行政》总编辑张新华

  ★

  解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