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越国界的真情寻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05:38  新晚报

  本报记者 张雷/文 刘玉玺/摄

  王克明老人是原黑龙江客车厂干部。因身体原因,许多关于父亲的细节他已经记不清了,但从他断续的记忆中,还是能看出父亲坎坷的一生。

  王克明的父亲原名付先荣(1912-1978),在上世纪20年代,正在哈一中上学的付先荣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投身于革命。“父亲参加了‘五省护路’学生运动,之后,日本人、伪满政府就四处抓捕参与运动的学生,父亲在地下党的帮助下逃到了苏联的赤塔。”王克明告诉记者,当时的“五省”指的是黑龙江、松江、辽东、吉林、辽西,日本人要修建铁路,学生们就上街示威游行表示反对。“当时李范五、关宏达都是我父亲的同学,也都参与了学生运动。”

  1929年,在地下党的帮助下,17岁的付先荣和哈一中的同学一起去了苏联,在异国他乡加入共产党。1933年左右,付先荣在赤塔与一位苏联姑娘结婚了。关于这个母亲,王克明只知道,她是父亲在苏联工作单位的一个炊事员,并且和父亲生有一对儿女。

  据王克明介绍,当时付先荣在苏联的赤塔(或者乌兰乌德,王克明记不清楚了)政府部门管理汽车。1938年,得知中国爆发抗日战争,付先荣经由满洲里回到了中国,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付先荣将名字改成了王树田。付先荣回国之后曾在哈工大学习,1942年,付先荣在哈尔滨和一名中国姑娘组成了新的家庭,1945年,王克明出生了,他成为这个家里的大儿子。

  王克明回忆,解放后,父亲先后在哈尔滨运输公司、大修厂、黑龙江客车厂工作。直到1978年10月5日,身患癌症的付先荣才向王克明讲述了在苏联的情况。虽然父亲没有明确表达寻亲的愿望,但在王克明的心里,“找到俄罗斯的亲人”就是父亲的遗愿。

  由于中苏之间的种种历史原因,直到1989年,王克明才将深埋于内心中“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同父异母哥哥和姐姐”的愿望付诸于行动。通过在俄罗斯的朋友、俄罗斯驻华使馆等种种渠道,王克明打听到,亲人现在很可能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市。之后,王克明写信给当地市政府、托出差去俄罗斯的妻弟找寻……至今,王克明仍没能与远在异国的亲人见上一面。现在,王克明的弟弟住在北京、两个妹妹一个在哈尔滨、一个在日本,一大家子人几乎每年都要在春节的时候相聚一次,但在身为长子的王克明心中,一直期待着和远在俄罗斯的亲人实现真正的家族团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