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烨捷
曾有一位京城名校的法律系教授当着记者的面痛陈学校团委、学生会的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现在呢?一个个成天翘课往学生会跑,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学生的样子?”
这位教授称,自己上课随机点名,发现翘课的学生十之八九都是去参加学生会活动了,“参加学生会活动我不反对,毕竟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协调能力,但为此耽误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实在不值得。”
无独有偶,在一次学生干部座谈会上,当被人问及“学生会工作重要,还是专业课学习重要”时,武汉某高校的学生会主席、法学专业大三学生李某竟不假思索地答道,“对我来说,学生会工作更重要。”全场愕然。
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既参加团学活动,锻炼工作协调能力,又不耽误专业课学习?日前,记者在福建师范大学看到,该校团委通过推进“一团一品”(即一个团支部树立一个活动品牌)工程,将团学活动与学生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团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生动的专业实践课。
告别扫扫地、聊聊天的传统团日活动
经济学院大二学生林茂坤最近在忙一件“大事”,课余时间,他常常与自己的室友们聚在一块儿,策划各种营销方案。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将自己的营销方案付诸实践,也就是顺利地把产品卖出去,卖得越多成绩越好。
这是林茂坤所在班级团支部组织的品牌活动——“商海搏击,创意营销”。这次活动不仅全班每一名同学都参加了,而且连平时从不关心团支部事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老师也参加了。
对于经济学二班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团支部活动了。过去听说要参加团日活动,同学们往往连活动内容都懒得问,直接从团支部书记身边“飘过”,顺带叮嘱一句,“我那天有事,没有空参加。”
“以前团日活动就是去敬老院扫地,陪老人聊天,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出去郊游,但前提是经费由班费出。”林茂坤说,这次的团支部活动有了“实质内容”,那就是“卖东西”,“对于我们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卖东西是今后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就算贴钱也要参加。”
团支部有了品牌活动,学院团委也有各自的品牌活动。应用科技学院的品牌是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比赛本身其实没什么,关键是这个比赛的评委很多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这就很有吸引力了。”软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陈锋曾在大三时参加过电脑装机和程序设计大赛,并得到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赏识,毕业前拿到了该企业的录用通知书。
今年的大赛又有了创新,英语、文秘、工商管理三个专业的参赛选手被合并在一起,成了“市场营销”赛场上的主力,模拟校园营销、品牌推广等,主考应用能力。
团学活动不再频繁“换频道”
每隔一段时间,法学院的大一新生们就要与福州市法院各大法庭的法官见上一面,听听故事、聊聊天;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们则要“亲临”法庭,感受现场审判。
这是法学院团委的品牌“三进”活动之二,即法官进课堂,法庭进校园。第三“进”是法律知识进社区。
为了促成“三进”,学院团委书记张人民没有少“跑腿”。刚开始那会儿,他常常厚着脸皮给那些自己并不熟识的,在法院、律师事务所任职的老校友打电话,请他们帮忙开个讲座。专业课老师办公室里,也常常见到他的身影,“请专业老师帮忙出出点子,再拓宽一些专家人脉。”
如今,张人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大大的通信录,里面登记的全都是开展“三进”活动需要并且可以联络的“人脉”。一张大网已经铺开,“几通电话,就能安排好”。
法学院大二学生周瑞壬算是一名老学生干部了,从高中开始,他就学着应付频繁“换频道”的团学活动,他去过敬老院,搞过社区卫生,献爱心捐过书,对各种形式的“大路货”团学活动都略有了解,“一天一个主意,忙都忙不过来。”
而在法学院,团学活动“稳定”了,就是“三进”,只做“三进”。
大一新生许歆歆不久前听了一场讲座,主讲人是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林法官。这是她上大学后第一次听到的、与教授言论不一致的说法。
“教授说很多法条有待完善,法官却说很多法条还没应用到位,先应用好了再谈完善。”她发现,听一些不同立场发出的言论,对自己今后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这种讲座以后只要有我都会参加。”
抓住“专业实践”空白做文章
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文已经分管了7年的团委工作,自从“一团一品”工作开展以来,他发现,自己学院团委搞活动的风格变了,“选题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很少与专业结合搞活动,现在着重围绕学生成才和专业学习。”
陈文说,团学活动的微妙变化也让一些原本并不看好团委、学生会工作的专业课老师改变了看法,“现在居然还能看到专业课老师与团委干部一起工作的场面,很令人高兴。”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成才教育广受社会各界诟病,专业学习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引起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高等教育“专业实践”的空白就是团组织工作的切入点。
法学院团委书记张人民对此感受颇深,他在推广“三进”活动之初,也曾遇到过一些“不太热心”的专业课老师,“老师没有‘专业实践’这个考评指标,按时上课和搞好科研才是他的主业,他不需要主动去帮学生实践。”
既然专业老师不主动,团委就该主动些。张人民把团委主动联系专业课老师和法律界人士的行为比喻成“挖金矿”,“他们都是金矿,金子不会主动跑来找你,你必须花力气去挖。”不少“表面冷漠,内心火热”的专家就是这样被他“挖”出来的。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高校的团学活动同样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团学品牌。这样的团学活动才会让同学们真正喜欢,才能富有特色和持续长久。”福建师大团委书记涂荣介绍开展“一团一品”工程的初衷时说,“我们鼓励各级团学组织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而且持续干下去。就像在墙上钉钉子,钉一下换一个地方是钉不牢的,只有选准点一直敲下去,才能真正有实效。”
点睛
福建师大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文:团学活动的微妙变化也让一些原本并不看好团委、学生会工作的专业课老师改变了看法,现在居然还能看到专业课老师与团委干部一起工作的场面,很令人高兴。
福建师大法学院团委书记张人民:老师没有“专业实践”这个考评指标,他不需要主动去帮学生实践,但团委就该主动些。专业课老师和法律界人士都是团委工作的“金矿资源”,金子不会主动跑来找你,你必须花力气去挖。不少“表面冷漠,内心火热”的专家就是这样被“挖”出来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