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群众吃了药没钱吃饭难题 我国将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07:17  中国青年报

  

  本报上海7月7日电(记者王亦君)记者昨天从2010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了解到,上半年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国各类救助标准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经常性生活救助对象达到78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6%;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已在10多个省(区、市)初步建立,社会救助发挥了“最后一道安全保障网”的作用。

  我国社会救助的通常做法是,用一条最低收入线作为甄别困难人群的标准,低于这条线就可以享受低保待遇。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家庭因为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了家庭支出过大,远远超出家庭收入的承受能力,实际生活水平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与“收入型贫困”家庭相比,这类“支出型贫困”家庭往往成为社会救助无法顾及的夹心层。

  据了解,为破解“支出型贫困”社会救助难题,各地纷纷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各种解决办法。上海市推出试点解决方案,选取几个区的街道,将“支出型贫困”群体纳入基本生活救助体系,改变以往仅仅根据收入核准是否享受社会救助的办法,以家庭实际生活支出和医疗、教育等重大刚性支出为指标,形成新型的核准指标体系和操作性办法,从而使对“支出型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形成制度性安排。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07年开始,我国开始逐步关注“支出型贫困”群体,一些地方将其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或者对其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但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国社会救助供给相对不足,部分地区社会救助供给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能力不能适应救助制度。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民政部正重点研究对困难群体实施重、特大病救助这一课题。下半年,民政部将继续推进对“支出型贫困”群体的救助工作,并启动扩大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试点工作,密切关注物价波动,适时调整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水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