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垃圾桶有望“按色”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成都对垃圾分类回收立法,尽快进行试点实验

  本报连续两天来对成都全面推广分类垃圾桶的报道,引起市民和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昨日,本报联合大成网,就“成都街头更换2000个分类垃圾桶”进行了投票调查。短短半天时间,就有5000多位市民参与。其中无法分辨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市民多达4042人,占调查者总数的80%。大家在肯定政府提供环保硬件的同时,也呼吁人们共同提高文明素质。市民还建议城管部门,今后将分类垃圾桶用固定颜色区分,一目了然。

  对此,省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谢元鲁教授等表示,他们已经提交建议,呼吁成都市加大垃圾分类工作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总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人大代表:尽快确立垃圾分类标准

  谢元鲁教授说,成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他认为,垃圾分类后,既能有效利用垃圾中的再生资源,还能减少“绝对垃圾”的数量,降低整个社会垃圾处置的运营成本。在打造“世界田园城市”中,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如何,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谢元鲁建议成都市首先要尽快确立垃圾分类标准,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大类。同时,划定试点地区,引导市民将垃圾分类。对执行垃圾分类的市民,可以减免部分垃圾处置费;而随便乱扔的市民,收取惩罚性的垃圾处置费。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陈昌文教授说,垃圾分类的好处早已深入人心,国内很多城

  市都在尝试。这牵涉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建设、环保、卫生、城管等多部门要齐抓共管。不仅要完善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引导市民养成分类习惯,还要采用经济杠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分类回收利用企业,将目前垃圾终端处理环节节省下来的费用,转移支付到前端分类环节,用于购买垃圾分类服务。

  目前,云南、福建等省份已启动立法程序,对垃圾分类回收进行立法。他建议我省也借鉴这类做法,加大垃圾分类力度。

  市城管局:垃圾桶有望“按色”分类

  对于市民和代表的建议,市城管局负责人说,作为垃圾分类的第一步,他们将首先对分类垃圾桶做到尽善尽美。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没有把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市民的相关意识欠缺也很正常。”市城管局负责人说,目前成都的分类垃圾桶确实存在颜色没有明显区分、提示文字太小等问题。现有的垃圾桶主要从美观、方便角度考虑,对市民的提示性则有所忽略。今后,市城管局将考虑市民建议,新的垃圾桶有望“按色”分类,并加大提示文字等。

  同时,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垃圾可不可回收分有机物垃圾与无机物垃圾、生活垃圾与非生活垃圾、可降解垃圾与不可降解垃圾等。一些市民理解的“果皮剩饭可以回收做饲料肥料”并不正确,可回收的垃圾一般都是工业品。

  记者王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