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迎战高温考验城市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13:12  新闻晚报

  在昨天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袁招洪表示,从现在到8月底,有可能还有15天的高温,极端最高气温近40℃。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包括欧美在内的整个北半球,这个夏天都不好过。在遭受煎熬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城市何以突然变得这么热?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2009年底曾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值得全世界关注——由于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如果美国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十年里,全美创纪录的高温天数还会大幅增多。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在世界各地上演着。在迎战高温的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城市都辟了 “蹊径”:譬如当今夏第一股热浪席卷意大利时,意大利国家民防局已向十余座城市发布了高温警报,提醒人们要特别关注老人、孩子、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病人的健康,并要求他们在每天最热的时候尽量待在屋内;法国巴黎市政府启动应对高温计划,让医院7月开放95%的床位, 8月开放90%床位,确保容易受到高温袭击而导致并发症的老年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美国政府则开放600个避暑中心以及多处游泳场所、海滨浴场,帮助市民纳凉度过酷暑;对高温天气习以为常的埃及人探索出更为直接地躲避高温的办法,即大多数埃及人白天睡觉晚上工作。

  国外应对高温中显现的温情值得中国借鉴,推行弹性工作机制、开辟公共避暑场所,都是备战高温时可以细化的工作。与此同时,当高温成为全球特征的新事物,原因的反思也必不可少——如何应对高温考验城市智慧,常态高温呼吁更为合理的城市规划。

  不妨从世博会上找些范本。首先从宏观上讲,城市建筑的生态功能需要被强化,全封闭的高楼需要控制。大规模使用空调的高楼建筑犹如一个个矗立在城市里的 “加热棒”,源源不断生产热量,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户外作业者所需承受的热度。目前很多城市倡导的26℃空调节能行动,不仅能节约更多能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岛效应,从而缓解城市的炙热感受。具体到单个建筑,材料的选择和通风设计有待优化。印度馆用竹子当作承重物,撑起巨大的穹顶,并且可以存在50年,无疑是城市建筑绿色环保的典范;沙特馆 “月亮船”的椭圆形走廊设计,既有利于游客有序排队,又能提供必要的遮挡作用……这样的经典案例不仅值得重视,并需要通过研究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当一个 “把关人”,通过给绿色建筑以更多的税费优惠等方式,推进城市建筑的“绿化”进程。

  参观世博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在瑞士、新加坡等多个场馆,都有空中花园。有资料显示,屋顶绿化是国外城市普遍采取的最有效的建筑降温方式——屋顶绿化能使夏季屋面温度下降20℃—40℃,室内温度下降4℃—6℃。这样的屋顶绿化在上海也有一些,但应用尚不广泛。

  由此可见,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有一个 “绿化”进程,而走好这条绿色之路,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对于高温灾害的抵御能力。期待这波高温能成为一个契机,促进中国城市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更加适合人居生活的现代城市迈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