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在赚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15:30  新民晚报

  秦武平

  前一阵子,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不断涨价,但各地种植大户获益不多,绝大多数“赚头”纳入流通销售领域哄抬价格的炒家手中。去年,有位网络公司老总高调宣称投入养猪业,而今三缄其口对养猪一事闭口不谈。主要是因为调研中发现,养殖业在产品定价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处在产业利润传送带上的最末梢。

  尽管老百姓觉得近期市场上猪肉价格没变多少,实际上生猪收购价今年春节前就走入“熊市”,近半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已四次联手“托举”生猪市场价格,仍改变不了“卖猪肉的易赚钱、养生猪的难赚钱”的现状。由于今年以来猪饲料玉米涨价超过20%,天气转热百姓吃肉的胃口又不大,流通销售环节又要预留一块利润,生猪收购价只能一直走低。沪郊一位“猪司令”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卖出一只生猪就要倒贴120元,今年养猪亏损已超过100万元。生猪出栏期到了还不能囤着继续养肥,否则每天消耗饲料更多,亏损黑洞越大。与这位养猪难赚钱而纠结的“猪司令”不同,另一位养殖大户多年前就解散几百名员工转战房产,日子不仅过得潇洒滋润,还数钱数到手抽筋。

  为什么坚守实业提供诸多工作岗位的实业家反而难赚钱?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利润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大幅转移,生产领域能有10%的利润空间就已属额角头碰到天花板。另一方面,较多货币追逐较少物品,诱使部分实业家和老百姓一样,转向投资房产、股市等“来钱快”的项目,通过投资乃至投机才能跑赢物价上涨。结果,相当数量的产业资本转为金融资本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反转过来又严重压抑实体经济单个细胞的活力。

  当全民都在讨论股票、房价时,谁也没心思上班做本职工作,看起来好像都在赚钱,实际上最终没多少人赚到钱,但受损的最多是本人和亲友的荷包。而搞实业的一直埋头苦干却也没赚到什么钱,最终“受伤”的却有可能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

  [本栏目内容上海电台在11时30分《990报刊文选》(中波990、调频93.4)播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