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文章
原题: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境外人民币贸易结算由之前的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
毫无疑问,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一个加速推进时期。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日薄西山,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基本的环境。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相应条件。
首先是政治条件。说白了就是政局保持长期稳定,并且在国际社会处于强势地位,以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其次是经济条件。这要求一国宏观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以及规模总量足够庞大、币值保持相对稳定、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
此外,充足的国际储备也为人民币提供了绝对的保障。中国目前已拥有超过2.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坚实后盾。
由此看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硬件条件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软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自去年宣布实施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国并没有达到原有的设想目标。
在笔者看来,人民币贸易结算难以获得突破,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的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进出口企业的人民币负债方不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近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使得市场对人民币的热情高涨。而随着技术条件和配套政策的落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迅速增加。
实际上,从国际市场的人民币需求来看,随着国际经济复苏形势的分化,以及近期的欧元危机的发展,稳定的人民币正在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央行储备货币的潜在需求。近日,尼日利亚央行表示,正在考虑持有人民币作为部分外汇储备,以实现外汇的保值。尼日利亚央行目前所持的外汇多为美元和欧元,比例分别占到80%和15%。
其实,不止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发展中国家有如此需求,很多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也都希望持有一部分人民币以抵销美元、欧元进一步贬值带来的风险。可以看到,与中国接壤的周边地区,人民币已经与当地货币一样实现完全自由流通。
总而言之,不管是从国际市场的需求看,还是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转型看,人民币汇改的持续推进与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扩大,都为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