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进生有权决定自己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03:30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高考指挥棒不变,应试思维不改,强制后进生放弃尝试甘愿分流这一类可以提高升学率的花样,就会层出不穷。

  “适应新课改高考需要”“为每个学生和其家庭着想”——出于这样的目的,北京昌平实验中学替自己的高三学生们制定了一套按名次分班、确定学习科目的培养方案:考进前70名的学生参加“6科生班”,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进“3科生班”,只学语数英三门主课,以便他们能集中精力地主攻专科学校。

  学校凭什么以成绩排名为由决定毕业生的毕业方向?这样的质疑,看起来并没有引起昌平实验中学的校长和老师的警醒和反思。从报道中,仿佛都能看到他们的委屈表情:学校明明是在尽力帮学生更精准地应考,学生和家长们偏不领情,还要投诉、反对,闹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媒体出面,只能说是“理解有偏差”;私下,有的老师说不定已在讽刺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不识好歹、不切实际了。

  “为每个学生和其家庭着想”,听起来是多么“以人为本”,多么符合“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然而这样堂皇的动机理由之下,学校所做的事,却是为保证升学率,单凭成绩排名为学生挂标签分类,自说自话地替学生决定哪些人有资格学习全科课程,哪些人就是读专科的材料。

  在这个已经可以越来越多听到公民权利、社会公平、平等、自主选择等名词的时代,我们的许多教育者,偏偏毫不尊重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和自主选择权利意识。他们一叶障目,所有视野都已被一个眼皮底下的数字——高考升学率——所遮蔽。

  只重成绩,无视学生权利,不懂得平等尊重的例子,在眼下的国内教育界并不鲜见。昌平实验中学剥夺“后进生”们学副课权利,甚至算不得创新。为了更精准地应考,给学生们早早分出文理科,一些中高考不考或分值低的副课课时往往被任意占用或取消;或者,为了方便管理和保证安全,便要求孩子下课后也不离教室。时代早翻过了计划经济那一页,未来社会渴求着富有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新人。但高考指挥棒不变,应试思维不改,强制后进生放弃尝试甘愿分流这一类可以提高升学率的花样,就会层出不穷。

  孩子的未来道路选择权利,更多应该属于他们自己。

  相关报道见昨天A15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