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在空中的紫薯10月要过“国际紫薯节”

  金堂县竹篙镇的紫色作物科技博览园位于竹篙镇中部的马鞍村、凤凰村,距成南高速黄桷桠出口7公里。走进竹篙镇紫色作物科技博览园,只见紫薯在空中结薯,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长势喜人,紫色的菜苗种在塑料管子里整齐排开……园区负责人彭西北说:“目前园区正着手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紫色系列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规范种植和标准化管理,建设安全、健康的紫色作物生产基地。”

  市场:紫色蔬菜供不应求

  在伊藤洋华堂的生鲜蔬菜区,紫颜色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多,紫薯、紫色珍珠玉米、黑美人紫土豆、紫青菜等都被摆在了显眼位置。因其品种独特,比起普通品种的蔬菜,这些蔬菜价格要高出许多,而且供应量相对较少。“现在最热销的是紫土豆,零售价在每斤10元左右。”在抚琴农贸市场,批发商王先生告诉记者。

  紫色蔬菜热销的原因在于它们超出同类的营养价值。据介绍,蔬菜颜色由深到浅,其营养价值也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黑色、紫色、绿色、红色、黄色、白色。同一种类的蔬菜中,深色品种普遍比浅色品种更有营养。

  在竹篙镇紫色作物产业园,每天前来采购紫色蔬菜及其加工品的货车络绎不绝。“通过阿里巴巴等网上销售系统,我们的产品可以直接卖到日本、新加坡等地区。现在,我们每天能卖10吨以上的紫薯加工产品,紫薯泥、紫薯粉、芋圆、紫色玉米和土豆等都供不应求。”彭西北告诉记者,“限于园区目前的产能,有很多订单我们只能拒之门外。”

  创新:先进科研成果进入农业生产

  据悉,几年前,竹篙镇政府就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绿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以凤凰村为核心,投资2.7亿元,建设“竹篙镇紫色作物科技博览园”的目标,目前已初具雏形。300平方米的科研用房、1万平方米的精深加工厂、2000吨的薯窖、2万平方米高科技生产大棚和6000平方米的观光大棚一一落成。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那些本身自然条件不佳的地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黄刚说,“在竹篙,我们在产业区建立了永久性的‘产业示范试验站’,通过培养当地农技人员和尖子户,由他们向下辅导,进行辐射带动。”竹篙镇紫色作物科技博览园的运作模式,很快冲破了过去阻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瓶颈,让先进的技术手段迅速进入农业生产之中。

  在示范园区的大棚里,竹篙镇凤凰村村民刘吉良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农民老往外跑,如今,现代高效农业让我们这些外出打工者又回来了。我承包土地、建棚等大的投入有公司承担,我只需要垫付人工、种子和肥料等费用,而且从选种、育苗、施肥、修剪、防虫害甚至采收都有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今年初,刘吉良在该示范园承包了50多亩地,一季就获利近7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准备明年把承包面积扩大到100亩。“一年下来,要挣十多二十万,硬是比在外面打工划算!”

  趋势:延伸产业链发展蔬菜深加工

  “光是卖新鲜蔬菜,利润并不高,要提高附加值,就必须延伸产业链。”彭西北一语道破了金堂乃至成都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园区的紫薯加工厂已通过QS认证,每天可以生产并实现销售全薯粉系列产品10吨以上,产值达20-30万元。2009年,园区农户纯收入增收800余元。目前已带动周边种植紫薯8000亩。今年10月还将举办首届“国际紫薯节”。

  本报记者 李自强 文/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