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向古人要GDP不能“一根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00:06  红网

  西安于今年4月公布,将斥资120亿提升古城墙景区,随后引来社会质疑。“装修”方案提到,装霓虹灯“点亮”城墙,在墙头设置攻防人像雕塑,在护城河开放游船,将古城墙赋予现代时尚功能。有学者认为过度使用声光电,过度注重商业开发会破坏文物古貌和整体环境。(7月9日《新京报》)

  给“长城贴瓷砖”“把故宫拆了盖楼”“给兵马俑刷立邦漆”……原不过是流传在民间的笑话,以嘲讽那些目光短浅之辈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野心。说实话谁也未把笑话当真,无论是长城、兵马俑还是故宫,其在中国文化里的标志性意义显著,保护不力就容易变成千古罪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现在看来,真是低估了某些人的无知和能量,野心正在通过完善的策划、动听的语言被一步步包装进政府官员们发展地方经济的可行性报告,这不,西安城里的古城墙要被“贴瓷砖”了。

  古城墙上亮起LED大灯、“宫女”、“武士”在南门登场、城市公园里盖起网球场、护城河里可游船……这些所谓的升级改造对古城墙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有专家指出甚至比“战火”还严重。可在某些官员们的脑子里,这些并不重要,文物只是发展GDP的载体,借改造文物之名,抬高周边地价,拉动GDP增长、给自己的政绩栏上写下漂亮的一笔才是终极追求。

  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文物改造沦为了房地产开发的陪衬,周围地价从2003年的每亩50万元飙升到2009年的600万。地价是飙升了,文物本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质却在降低。在大雁塔门口盖个音乐喷泉,把法门寺装修得像宏大的古埃及神殿,始终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同时,伴随着地价飙升的是城市里不同地域之间人员结构的调整,高昂的地价只能把这些紧邻文物资源的地区催生成为富人居住区,而穷人则不得不搬离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所谓小桥流水人家,周边居民、建筑庭院甚至柳树也应该是文物的一部分,剥离掉文物所处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文物只能孤零零地沦为有钱者眼里的“玩物”。

  针对这些改造市民不是没有质疑,可所谓的听证会只是走走程序的摆设。在这种听证模式下,民意往往成为最先被屏蔽的声音。官员们挟着经济发展的大旗,最先忽视的就是民意。以一句“以经济发展为重”就堵住了众人的嘴巴。其实向古人要GDP完全不必如此一根筋,应该探索多元发展模式,以保护文物为目的,整合出一套综合性保护方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最独一无二的文物本身就足以吸收足够的人流,这会间接推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事业的发展,地方财政一样富足。

  但这需要政府在前期投入大量修复保护工作,需要广开言路、广纳民意,请专家论证、考察,请市民真正参与听证,最主要的是要求领导者有高度的文化责任心和文物保护意识。现在一些领导,有学历没文化,一听GDP两眼就放光,执着于经济数字上的扩大,而不懂得看似形而上的文化产业一样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一个国家的发展总不能全依靠盖房子,当盖房子不再满足需要的时候,靠什么拉动经济?

  白居易修白堤,苏东坡经营西湖,柳宗元设计万石亭,这些“开发者”本身就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所以他们设计的“文化方案”才能流传千古,而这恰恰是目前我们很多领导者所最缺乏的。

稿源:红网 作者:陈小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