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10∶4美俄大规模互换间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06:00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文:10∶4美俄大规模互换间谍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运送10名俄罗斯间谍的美方专机抵维也纳机场

  10名俄罗斯间谍8日晚离开美国,与俄罗斯关押的4名被指曾为西方充当间谍的嫌疑人进行交换。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美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次间谍交换行动。

  美方:审完间谍尽数驱逐

  美东时间8日,10名俄罗斯间谍戴着手铐出现在曼哈顿联邦法庭。一些人穿着囚服,一些人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他们在庭审中承认,自己为俄罗斯政府工作,但未在美国当局登记。9人承认自己是俄罗斯公民,其中7人在美国居住期间使用化名。不过,他们没有详细说明他们在美从事哪些特工活动。

  庭审场面并不紧张,被告安德烈·别兹鲁科夫与另一被告叶连娜·瓦维洛娃不时轻松交谈,别兹鲁科夫还向旁听席上的熟人微笑并挥手致意。曾化名墨菲的弗拉基米尔·古里耶夫说,他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美国居住,“接受俄罗斯的指令,与俄罗斯官员会面”。最出名的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在被问及是否使用从一名俄官员那里得到的笔记本电脑从事间谍活动时,她显得有些疑惑不解,看了看律师,耸耸肩答道:“是。”法官又问,她当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在犯罪。她再次机械地答道:“是的,法官大人。”10名被告中唯一一名美国公民维基·佩莱斯说,她曾把用隐形墨水写成的一封信交给接头人。

  10名被告人认罪后,法官即刻作出判决。他们遭拘押期间已算服刑,现服刑完毕,随后立即离开美国,未经允许永远不得返回。佩莱斯的律师则透露,在庭审之前,包括佩莱斯在内的10名被告只得到24小时的考虑时间,决定是否接受认罪协议,不得提出条件。

  俄方:总统签字大赦“内奸”

  10名俄间谍在美国受审并遭驱逐的同时,在莫斯科的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亦签署命令,赦免4名为西方情报机构工作的俄罗斯人,为与美方的换谍行动铺路。

  俄总统府发言人纳塔利娅·季马科娃说,这4人已经承认,他们对俄罗斯犯下罪行,请求总统宽恕。这四人中,伊戈尔·苏佳金是俄罗斯方面的军控和核武器专家,他被控向美国出卖有关核武器的机密情报,于2004年被判15年监禁。谢尔盖·斯克里帕尔曾是俄军上校,因充当英国间谍于2006年被判入狱13年。曾在苏联时期担任克格勃特工的根纳季·瓦西连科,1998年涉嫌向美国提供情报被捕,半年后获释,但在2005年又因非法持有武器等罪名被判3年监禁。亚历山大·扎波罗日斯基曾是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上校,被控充当美国间谍,于2003年获刑18年。

  互换:在第三国完成交接

  美方在结束对俄间谍的庭审后数小时,10名被告乘坐一架美国政府包机离开纽约,飞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架波音767-200型客机9日抵达维也纳,停在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一架客机后面。两架飞机停在停机坪远端。不久以后,俄罗斯和美国飞机先后飞离。

  佩莱斯的律师透露,俄罗斯方面许诺,将为佩莱斯等人在俄罗斯提供免费住房,终生提供每月2000美元的生活费;如果他们的孩子去俄罗斯,将发放签证。但是,10名俄间谍中,多人似乎不愿接受这番“好意”。佩莱斯已决定仅在俄罗斯停留一周就回到出生地秘鲁。美女间谍查普曼也曾表示,与生活在俄罗斯相比,她宁愿在被释放后返回英国居住。查普曼的律师说,查普曼为获释感到高兴,不过,“这次事件可能毁了她在纽约的房地产生意,而且她必须回莫斯科。这令她不快”。

  据西方媒体分析,由于俄罗斯希望尽快结束这场“间谍风波”,10名间谍返回莫斯科后可能不会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而且,俄主流媒体也都不会对这一事件进行过多报道。

  结案:“重启关系”未受影响

  这是1985年以来美俄最大规模的间谍交换,也是冷战后首次。交换特工在美苏冷战期间并不鲜见。不过,这次特工风波发生时,正值美俄致力于重启双边关系之际。

  美司法部长霍尔德8日说,这是一起“非同寻常的案件”,交换协议为美国“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解决办法”。美国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说,美方无意将这些特工作为与俄罗斯讨价还价的筹码,这次行动旨在破获特工网,起震慑作用。他说,俄罗斯政府今后“不大可能再采取这种做法”,案件还“向其他国家情报机构发出信息:如果你们来美国从事间谍活动,你们将无所遁形”。美国务院则表示,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和人道主义立场”,同意与俄进行间谍俘虏交换,美国认为关押俄间谍“不会带来太大好处”。美国务院发言人托纳说,美俄关系仍保持“积极”发展,双方保持着“密切磋商”。克里姆林宫人士8日表示:“俄美关系中新出现的积极态度、两国总统间的高度理解和信任促成了交换协议。没有人能破坏这些。”

  (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报道)

  间谍风波和局 冷战思维褪色

  美俄以互换间谍的方式解决这场间谍风波,让人颇有重回冷战的感觉。“以谍换谍”在冷战期间并不鲜见,这一方式可令两国互留颜面,既不尴尬,也不承认间谍活动,还可避免双方的紧张关系,同时保护己方间谍人身及所知情报的安全。

  从爆发到收场,这场间谍风波有不少“神来之笔”。奥巴马刚请梅德韦杰夫吃完汉堡并宣称两国关系成功“重启”,美国司法部就宣布逮捕了10名俄间谍。此后,美方爆出的隐形墨水、摩尔斯密码,尤其是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的惊艳亮相,更令此事增添了无比的戏剧色彩。不过,两国政府似乎既想早早了结间谍事件,又不希望丢面子,于是一出换谍游戏顺理成章上演。

  有分析认为,与过去两国爆出谍战后互相报复、大打口水战完全不同,此次美俄谍战以和局收场,或许会成为一个标志,预示着美俄这两个昔日的老对手已基本抛弃冷战思维,两国关系开始迈上成熟轨道。

  (无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