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遗”传承人的喜与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06:47  大众网-大众日报

  □ 王帅军郭静霍晓蕙

  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期间,我省在宝钢大舞台设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每一种在此展示的艺术形式,都是我省“非遗”项目中的精华。走进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对每一位传承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然而,在欣喜之余,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担心。

  世博会上亮绝活

  44 岁的杨红卫来自潍坊,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在一个风筝世家,爷爷是当地有名的“风筝王”。老爷子从8 岁开始做风筝,直到 1996 年以 95 岁高龄辞世,一生制作风筝无数。

  这次到上海世博园宝钢大舞台参加展示,杨红卫带来了几只压箱底的宝贝风筝,那是爷爷留给她的。“这些宝贝,在家里很少让人看,因为是到世博会来,才带过来了。 老爷子想都想不到,有一天咱中国能办世博会,他的绝活世界各国的人都能看到。”杨红卫感慨地说。

  来自济南的面塑大师何晓铮,同样为能来上海世博会展示自豪不已,几只大箱子里,满满地装着他最满意的面塑作品。“这是传统的五虎上将造型,这是观音造型,能到上海来展示,就得拿出点真本事,得镇住人才行,别丢咱手艺人的脸。”何晓铮说。

  真正热爱的人并不多

  在宝钢大舞台范正安的泰山皮影展示间内,有两件皮影最为抢眼,一幅是“福娃”,一幅是“火炬手”,在他的工具箱内,还有一套宣传交通规则的皮影,而这些,都是传统皮影戏中不曾有的。

  按范正安的本意,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就是在传承中逐渐定型的表现形式,任何迎合时尚潮流的改动都是对传统艺术的破坏,但他不得不通过这种表现内容的创新,来吸引观众。

  “以前,休闲娱乐的手段不多,皮影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从皮影戏中辨别忠奸善恶,学习文化。现在可不是这样了,皮影做得再好,也比不过电影、电视。”范正安说。

  在宝钢大舞台展示区,每当范正安敲响锣鼓,总有游客闻声而来,好奇的小朋友还拿起皮影,让家长拍照。但范正安说,很多年轻人喜欢皮影,只是好奇,把它当成了新生事物,真正热爱的并不多。

  “非遗”保护呼唤文化自觉

  对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世博会展示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现在什么事不都得做广告吗?上世博会,就是最大的广告!名有了,钱也跟着来了。 ” 一位传承人对于世博会展示带来的实际利益并不讳言。

  然而,世博会并不能彻底改变这些古老艺术的命运。“为什么要扶持这些项目?就是因为濒危,再不保护就生存不下去了。 我们希望通过资金扶持、智力支持,为这些古老艺术的传承创造条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2005 年启动的“非遗”保护项目,力度空前。“去年一年,我们获得的保护经费是 10万元,有了资金支持,才能去搜集、整理刻版,钻研创新技术。” 7月9 日上午,在宝钢大舞台展示区,张秋木版年画第十二代传承人乔振霞告诉记者。

  即便如此,要想让这些艺术形式恢复鼎盛时期的繁盛,充满生机和活力,却并不容易。“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需要民众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去关注传统艺术,保护传统艺术。 世博会上的展示,正是为了唤起这种文化自觉。”

  (本报上海7月9日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