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整合资源 中国为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修复生态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0日09:36  广西新闻网

  新华网南昌7月10日电(记者胡锦武)每天产生的150吨猪粪水流经酸化池到沼气池再到沉淀池,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降低氨氮含量后,再进入梯级人工湿地层层净化,最终流入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在江西星子县泽泉乡的江西御景养猪场,这一幕每天都在发生。地处鄱阳湖畔的这家养猪场,生猪规模已经超过1.5万头,仅仅在一年前,这里的猪粪污水还是通过最原始的方式直接向鄱阳湖区排放,成为当地的一大污染源。

  “花了50多万元建污水处理系统,让猪粪变成清水,是值得的。”养猪场所属的江西御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于学海说,2008年,因为污水造成周边农田歉收,农民纷纷索赔,让养猪场疲于应付甚至面临关闭,现在既不用担心影响与农民的关系,也没有破坏生态环境的心理负担了。

  为了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在治理规模化养猪、高密度水产养殖等点源污染的同时,江西科技、农业等部门也开始尝试将治理的矛头指向农药化肥残留、农村生活污水等农村面源污染。这也是鄱阳湖区涉及面积最广、危害最大、治理最难的生态难题。

  “减少面源污染的关键点,首先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鄢帮有认为,如果能对农民进行科学引导,根据土壤养分定量施肥,同时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和农家肥,既能减少污染,又能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

  去年4月份开始,九江市庐山区在姑塘镇沿湖村开展了试点工作。记者看到,在试验田四周,摆挂着放了“性诱剂”的方盒,以生物防虫技术诱杀雌虫,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同时,农技人员通过在田里埋设水管的方式收集地表水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实验,以确定化肥的最佳搭配比例。

  “通过生物防虫技术和平衡施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至少能减少20%。”庐山区农业局副局长刘卫东说,这意味着,从农田排往鄱阳湖的污水也将大大减少。

  星子县科技部门去年10月开始在温泉镇金家垅村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方法,将全村的生活污水通过“三级湿地”处理后再流入池塘,大大改善了村庄生活环境。

  “池塘经过治理后,不仅可以洗衣洗菜,夏天孩子们还可以在这里游泳呢。”村民汪金水告诉记者,全村160多人的生活污水以前全部流入这口村里唯一的池塘,然后流进鄱阳湖,但由于水塘发臭,从前根本没人愿意靠近。

  “现在还只是示范,今后还要在全县推广,这对减少鄱阳湖污染肯定作用不小。”星子县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晓玲说。

  鄱阳湖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湿地和候鸟栖息地,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生态修复,关系重大,但任重而道远。”鄢帮有认为,由于鄱阳湖区点源、面源污染仍然比较严重,要从根本上实现对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修复,既要整合国内资源,调动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也要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交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