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斗门昨赛“装泥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1日04: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斗门昨赛“装泥鱼”
斗门昨赛“装泥鱼”
村民编出的精美鱼笼。
斗门昨赛“装泥鱼”
编织泥鱼笼。
斗门昨赛“装泥鱼”

  50渔民海滩展两百年老技艺

  有着两百多年传统的民俗技艺“装泥鱼”新近晋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昨日珠海斗门在泥鱼的故乡首次举办装泥鱼大赛,50名来自乾务镇虎山村、马山村的渔民脚踏泥板,在滩涂上一展身手。

  文/图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斗宣

  冠军1小时捉泥鱼14条

  斗门装泥鱼习俗源自乾务镇,是当地极富地方特色的一项传统民间渔业活动,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项民间技艺集传统手工编织、捕鱼技术于一身,专门用于捕捉只生长在珠江口滩涂中的泥鱼。

  本报率先报道这一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技艺晋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广泛关注(详见本报6月21日A10版),为对外界展示这一传统技艺,昨日下午珠海市斗门区在乾务镇首次举办装泥鱼大赛。昨日的活动,乾务镇共请来50位具有丰富捕泥鱼经验的渔民到场,比赛编织泥鱼笼和捕捉泥鱼。

  在编织泥鱼笼的比赛中,10位渔民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将面前的竹子开篾,劈成长条,很快就编成精致的泥鱼笼。

  下午夕阳西沉,在该镇大角头水闸附近岸边滩涂上,50位来自虎山村、马山村的渔民腰绑泥鱼笼,踏着泥板在滩涂中寻找泥鱼的踪迹,并在泥鱼可能出没的洞口处布下一个个泥鱼笼。经过一个小时的比赛,来自虎山村的黄德尧凭借捕到14条泥鱼的战绩获得第一名,而全部50名渔民加起来,共捕到泥鱼130条。

  游客今后有望一试身手

  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介绍,泥鱼只生活在亚热带地区,而且要在咸淡水交汇处的滩涂中才能生存,全国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珠江口一带,而且乾务镇大角头水闸附近的海边条件最适合。

  乾务镇委书记林伟介绍,该镇已围绕“装泥鱼”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如在虎山和大海环等村设立体验区,游客还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现场体验。

  “装泥鱼”四步工序

  据介绍,“装”在广东方言里意即“诱捕”之意,而非“装盛”。“装泥鱼”共有四步工序。

  首先,挑选两年竹龄的竹子开篾,编织长约18~20厘米、直径约6厘米的鱼笼。

  其次,选择退潮的日子,并确定好平整、开阔、润水的滩涂。

  接着,用鱼笼、鱼篓、泥板、蚝袜这四种工具捕捉泥鱼。

  最后,在下笼半个小时左右“回笼”,就此完成全部工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