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拢散落的民间文化“珍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1日06:0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陆一波

  位于金平路208号的汉风堂,最近挂上了 “闵行区民间收藏馆”的标牌。一下子,收藏馆的人气“旺”了很多,参观者几乎比以往翻了一番。

  汉风堂是闵行区首批提供政府资助的6家民间收藏馆之一。据悉,年内闵行区共将支持20家民间收藏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举办100场民间收藏展。“民间出文化创意,政府给资源支持。”区文广局有关人士表示:此举的目的是把民间文化“珍珠”聚拢起来,让更多市民享受文化服务。

  年内支持20家民间收藏馆

  走进汉风堂,左边醒目摆放着榉木翘头案。案头分置双龙戏珠盘、豆青暗刻纹盘。一副对联悬挂翘头案上方:“翠华金平,跃马腾龙”;右边玻璃展柜,展出了一件件精美的瓷盘、瓷碟和文房用品等。

  145平方米的收藏馆内,展出了近千件藏品,主要有陶瓷、玉石、铜器、木雕、家具等各种传统门类的收藏品,也有部分现代艺术品。“这些都是从全国各地淘来的宝贝。”47岁的馆主李明波从事收藏已有五六年时间,去年11月他租下这一场地,开出了这家收藏馆。

  “原先来的主要是圈内朋友,普通参观者每天最多十来个。”李明波说,“挂牌后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其中不少是附近居民。”“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一种乐趣。”李明波说道。

  汉风堂往西不到百米处,又是一家挂牌的民间收藏馆——识默轩美术馆。560平方米的展馆面积,主要展示雕塑艺术作品。馆主徐晓镛告诉记者,挂牌2个多月来,已累计增加参观者200多人次。

  负责此项目的闵行区文广局苏明告诉记者,上海民间收藏资源丰富,占据我国“半壁江山”,在闵行区也是“藏龙卧虎”。经过先期调研评估,闵行区决定年内支持20家民间收藏馆向公众开放,首批已开放6家。第二批将在30多家申报者中,再选出8家,预计将于8月底前与市民见面。

  有支持,也有监督评估

  如何让个人收藏的“宝贝”拿到社会上公开展出,与市民共赏?

  记者了解到,根据自愿合作原则,闵行区文广局将与拟开放的民间收藏馆签约,它们可享受政府财政资金的补贴。补贴资金将根据每家展馆的场馆大小、展示规模、服务质量等,分别确定金额。预计今年将有近2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20家民间收藏馆和100场民间收藏展。

  据介绍,补贴资金并非一次到位。各家展馆年底会接受评估,确定他们是否如协议所约定向市民进行了开放、提供了服务,只有通过评估,才能获得补贴。如果评估结果不佳,明年也可能丧失财政补贴的机会。主管部门将请区收藏研究会,对这些展馆进行监督和指导。

  政府支持模式能否推广

  汉风堂、识默轩等只是上海众多民间收藏馆中的“冰山一角”。据了解,上海是全国民间收藏馆最多的城市。

  上海民间收藏馆数量最多时达到150家,但进入2002年后数量不断减少。著名的文化名人一条街——多伦路,曾有10多家民间收藏馆,现在也只剩下两三家在那里苦苦支撑。市收藏协会调查显示:目前,上海有110多家民间收藏馆,其中绝大多数规模很小,有的展示面积只有几平方米或者十几平方米。

  许多民间收藏馆面临着共同的困境:缺乏资金、不善经营和收藏者老年化等。汉风堂馆主李明波告诉记者,他们租下的场地月租金8500元,加上水电开销等,一个月维持展馆正常开放,至少要近万元投入,这还不算更新展品投入。李明波透露,他们是“以商养文”来支撑展馆开放的,“政府的资金支持将化解一部分运营成本。”但他同时坦言,如果自己的经营事业效益下降,展馆可能还是无法维持下去。

  闵行区政府支持、盘活民间文化资源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但仅靠政府支持肯定还不够。对此,市收藏协会有关人士认为,一些地方正在尝试将民间收藏馆与文化旅游项目相结合,一方面民间收藏馆的加入能丰富旅游项目或旅游点的内容,另一方面展馆借助旅游参观者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增加人气、实现“以藏养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