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让世界了解中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1日07:11  新闻晨报

  主持人:崔颖《新闻晨报》健康周刊主笔

  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追悔莫及。人人都知道健康第一,却未必个个都能恪守准则。星期天,我们留出片刻闲暇,一起去体会一段优质的生活状态吧。来啊,健康的滋味真惬意!

  本版联系及参与方法:

  发短信至15221630002(只收短信)

  发邮件至cbjk120@sina.com

  相关回复见每周三《新闻晨报》

  健康周刊和《星期日新闻晨报》健康版

  总第五十四期

  我们曾经被白衣使者大爱无疆的故事感动,也曾经被医学大师跌宕传奇的从医经历吸引;我们分享着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医学贡献,也品尝着他们得来不易的研究成果。走近他们,你也许还能收获更多。

  听医之精,品医之诚,读医之魂…… 《名医大家》为你陆续讲述15个真实的名医故事。吴孟超、郭迪、张涤生、陈灏珠、裘沛然、汤钊猷、王振义、顾玉东、颜德馨、王正敏、戴尅戎、邱蔚六、沈自尹……这些名家为人类医学事业画出一笔笔浓墨重彩的印记,也描绘了各自独特的人生曲线。

  今天《名医大家》的主角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科主要奠基人之一沈自尹院士。

  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不是将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做简单相加。这个“结合”的背后是大量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为了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医学体系的精华完美结合起来,为了让中医在世界医学之林大放异彩,一位既懂得中医又通晓西医的医学大家经过艰苦研究,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沈自尹教授。

  命运赐予重要使命

  抗战年代,战火纷飞,就连孩子们学习的地方都成为了沦陷区。一位少年被迫跟随父母,开始了四处漂泊。为了摆脱这种亡国奴的生活,少年决定前往游击区读书。在亲人们担忧的目光中,年仅14岁的他告别了父母,与几位同学一起从宁波坐船前往宁海游击区。就在大家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却突然遭遇了敌方军舰所发出的示威炮弹,溅起的巨浪打得小船几欲沉没,幸而最终大家都化险为夷,顺利在游击区得到学习。这位勇敢求学的少年,就是如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沈自尹教授。

  在游击区所受到的教育,让当时的沈自尹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因此在高中毕业后,沈自尹毫不犹豫地投考了当时的国立上海(第一)医学院。进入学校后,沈自尹还将原本受到压制的学生运动重新开展得有声有色。因为他的过于活跃,作为学潮运动的领袖人物,沈自尹还被国民党特务列上了黑名单。好在地下党组织及时获知了国民党特务的阴谋,帮助沈自尹避开了解放前夕的大搜捕。回忆起安然度过生死考验的经历,沈自尹说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命运将会交给他更重要的使命去完成。

  毕业后,沈自尹被分配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内科学院工作,也就是如今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当时在沈自尹的心目中,内科将是他为之长期奋斗的岗位。谁知三年后的一次谈话却将沈自尹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党组织委派他去学习中医。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西医接受的是系统而严格的英美式正规教育。所以在全国范围里,你都不会找出一个离职西医转学中医的先例。沈自尹却毅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并把他叫做西医郎中。但沈自尹丝毫都不在意,因为这是党托付的光荣使命,自己只有一心一意学好中医、研究中医,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因为这是命运赐予的重要使命,自己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救治更多的百姓。

  中西医结合,值得搏一搏

  来到中医科后,沈自尹跟随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老中医姜春华学习。老师倾囊相授,学生刻苦好学。师父的言传身教让沈自尹树立了学习中医的信心,也为他日后研究中医、发扬中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2年2月,师徒二人同获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在从师学医的过程中,沈自尹也慢慢地对中医有了自己独特的领悟。他把中医比喻为画家。画家首先要有一个构思,再加上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技巧,才使得绘画传情达意,使观者心领神会。中医与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系统地学习了中医之后,沈自尹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寻找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科与学科综合起来,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医学体系的长处和精华结合起来。

  认准了中西医结合这个目标,沈自尹便立志要开拓这一全新的领域。但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科研的设想与具体设计是否可行,还需要大量的医学实践。就在这时,沈自尹还碰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病例。1963年,一位顽固哮喘的病人找到了沈自尹,当时他的病情已十分严重,需要每天服用大量的激素才能抑制病情。要治疗这样一位激素成瘾的病人其实得冒非常大的风险,因为一旦中止激素,病人可能会马上面临死亡的威胁。经过缜密的临床观察后,沈自尹果断采用了补肾的治疗方法将病人服用的激素撤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功经典案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65年,沈自尹参加了国家科委中医中药成立大会,并受协和医院的邀请去北京讲课,这让沈自尹的内心无比激动。

  让中医研究跟上时代节奏

  然而在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过程中,沈自尹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理论上的研究,光靠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中西医结合就很难深入下去。上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医治病是有作用的。但中医的理论却始终无法得到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西医学科的认可。沈自尹认为,如果西医不能真正认识到中医的精华所在,那么中西医结合就无法真正地把两者之间的长处和精华相互融合。

  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沈自尹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医“肾”本质理论研究。并于1960年从肾的研究中找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西医结合突破口。60年代,沈自尹首次证实了中医的肾阳虚证有特定功能的物质基础。70年代,他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80年代,他的研究对中医辨证向科学化、客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90年代,沈自尹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证实了肾为人体各脏器的调节中心,而肾阳虚证的病理发源地在人的下丘脑的位置。因此补肾药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脑,改善内分泌功能,从而让人类延缓衰老。这一系列轰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让他赢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而面对荣誉,沈自尹却很淡然。因为在他的心中,中西医结合工作能够得到认可,比自己得到一个头衔更重要。

  沈自尹认为,虽然他研究的对象是古老的传统医学,但研究方法必须跟上时代节奏,否则中医将难以跻身世界潮流。比如中医的擅长和优势在于人体的功能调节,如果能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功能基因进行调控,那么对于欧美来说就是领先一步。

  如今,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沈自尹已取得了无数至高的荣誉。但真正令他感到欣慰的并不是那一个个证书和奖牌,而是通过自己和无数同仁的努力,让中医得以在世界医学之林大放异彩。

  精彩预告

  本版专题报道的素材均源于上海市卫生局、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拍摄的国内首部医学人物系列电视纪录片——《名医大家》。该纪录片每周日19:30将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今晚19:30教育电视台将播出 《名医大家》系列电视纪录片第十二集《沈自尹》,敬请收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