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蜀大地:让文化有了新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1日07:12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辛明

  在上海世博园中国元素区内,一位71岁的羌族阿婆席地而坐,正在为游客展示她的拿手绝活儿——古羌织锦。在四川茂县“新羌城”内,一座50余米高的羌寨碉楼即将完工,传承着羌族人“依山而居,垒石为屋”的建筑历史。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羌族聚居地中,大部分城镇居民建筑和一些代表性非物质文化传承体倒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被大量掩埋。

  经过两年的保护传承,北川羌绣目前已成为当地农妇致富的绝活儿之一。农村妇女制作民间工艺品的技艺,现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文化正逐步走出羌寨,走向世界。

  不仅仅是北川的“羌城”在走“文化+旅游+经济”的道路。截至今年5月,四川全省共有984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开工,占项目总数的90.8%;48个文化产业项目开工,占项目总数的77%。一批像“羌城”一样的公共文化设施在灾区重建起来,让文化有了新“家”。

   绵竹年画:旧手艺,新发展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绵竹的年画基地被夷为平地。但最让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担心的是年画的传承人,“我得确认每一个年画艺人都还活着。如果没有这些年画艺人,绵竹年画的传承也就断了。”震后第三天,胡光葵便开始挨家挨户地找人。幸运的是,200多位年画艺人,没有一个在地震中遇难。

  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致力于把绵竹年画打造成一张发展的新名片,到目前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地震前,绵竹从事年画产业的只有200多人,现在已经有2000多人,年产值也从200万元飞跃到2000万元。”胡光葵说。

  “以前,我们自己出去推销年画,经常会碰一鼻子灰回来,连一分钱的订单也拿不到。现在,我们坐在家里画年画,订单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飞来。”绵竹棚花村一名年画生意人说。

  今年5月,由中国写实派艺术家捐建的绵竹年画博物馆竣工。博物馆内集中展示了年画的生产过程以及经典年画,彰显了绵竹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建筑:旧精髓,新面貌

  从前,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山里捡到一颗红宝珠。村里的财主知道后,逼迫他交出红宝珠。情急之下,穷孩子将宝珠吞下。之后,他口渴无比,趴在小溪边喝水,谁知水量猛增,把他拖到了水里。他一路冲下来,冲坏了很多田地房屋,冲出了岷江,他被人们称为“孽龙”。后来,李冰、二郎神父子将其收服,用铁链锁在二王庙,修建了都江堰。

  这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岷江边的人都会给孩子讲的一个传说。

  汶川地震让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古建筑群二王庙和伏龙观的地基开裂、建筑倾圮、梁折柱断,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在顷刻间变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

  作为灾后文化重建的重点项目,都江堰建筑群维修总投资接近1.2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划拨了9500万元的维修专项资金。由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都江堰古建筑群抢救保护工程采用了“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方式实施,采取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同步配合进行的方式进行修复。

  目前,都江堰古建筑群伏龙观维修工程已顺利完成,二王庙的维修工程也已接近尾声。二王庙大殿、二殿、铁笼殿等主体修复均已完成,预计将于9月底前完成全部文物古建筑本体的修缮,10月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游客。

  藏羌碉楼:旧外观,新走廊

  在距离震中17公里的桃坪羌寨的一户人家里,女人正专心地绣着“云云鞋”,男人坐在长条板凳上抽着自产的兰花烟。整个寨子安静祥和,让人很难与两年前汶川大地震后的混乱联系在一起。

  理县桃坪羌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西方誉为“东方建筑的活化石”,是羌族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地处地震断裂带上的北川、汶川、理县、茂县、马尔康等民族聚居区是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走廊,位于其中的藏羌碉楼与村寨等文化遗产都有着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价值。地震中,这条文化走廊上的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

  在震后重建过程中,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碉楼都本着“原地重建,修旧如旧”的原则,得到了妥善的修复。百里藏羌文化走廊上还设立了4个核心点,即以桃坪为核心点展示羌族文化;以古尔沟温泉为核心点体现休闲文化;以八角碉藏寨为核心点展示藏族建筑文化;以卓克土司官寨为核心点展示嘉绒藏族文化。

  据理县县长蔡清礼介绍,目前,理县藏羌文化的恢复重建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甘堡藏寨修复工程已于2009年年底全面完工。对口援建理县的湖南省投入1亿多元资金,正加紧建设桃坪羌寨新区,预计整个桃坪羌寨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全部完成修复并开始接待游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