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区人应增强使命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1日07: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秦小艳)“试验田就是经济特区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在昨日的“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上,深圳市委原书记李灏应邀作主旨演讲,在谈到特区未来时,他希望特区人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更加自觉地努力推进改革试验。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办经济特区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

  经济特区功能还在不断发展

  李灏回忆说,经济特区在最早构想时并不是叫“经济特区”。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搞“出口加工区”,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创办“出口特区”,许多人认为“出口特区”的内涵太过单一,那么还有农业、商业、其他工业怎么办呢,最后确定为“经济特区”。

  1980年在广州开的广东、福建两省会议制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经济特区”概念,表示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单纯的加工贸易出口区。之后,“经济特区”一词沿用至今,不过李灏也表示,从内容、内涵上来讲,经济特区的功能任务还在不断地发展。

  “从出口加工区发展到办综合性的改革试验区,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是值得记住的,如果没有这个转变我们特区不会发挥到今天这么大的作用,对全国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李灏说,对于特区来说,试验田才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功能,不过对这个功能也是经过实践逐步认识到的。

  经济特区成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李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历任深圳市长、市委书记,对于究竟什么叫“经济特区”,有着自己的认识。“按照我的理解,特区可以写成一个公式:经济特区等于在改革和发展中担负特殊任务,加相应的特殊政策,加授予立法权的地区。”他说,特殊政策不是什么优惠,不是多给钱,而是允许你改革开放先行,允许你对一些不合时宜的体制进行突破。

  对于经济特区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李灏表示,讲经济特区成就主要看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一个是改革探索试验的作用。“城市(省、区等)和经济特区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他说,这就意味着经济特区有双重的功能,至于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改革探索试验功能哪个成就更大,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改革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那改革是放空炮;如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进行改革,发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应对改革成效进行不断总结

  在对特区未来进行展望时,李灏表示特区人应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在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之后,更应有对改革试验的自觉和努力。“即便有再大的成绩,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不够的地方、没有做的地方。”李灏说,对于过去进行的各种改革没有延续的、后续的总结是不够的,不能好好总结就不能好好发展,对于哪些改革是成功的,是深入民心的,哪些是不对的、不好的,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否则便难以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李灏认为,我国各地情况相差较大,许多举措需要通过试验才逐步推广。我国的经济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丰富我们的认识,并指导再次实践。李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办经济特区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