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三最”漂流拉开整合大幕

  

图文:“三最”漂流拉开整合大幕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漂流项目亟待解决安全问题 CFP图

  本报记者陈珂

  又到漂流旺季。这个被旅游业内戏称为“夏季最受欢迎、游客受伤最多、旅行社盈利最低”的“三最”市场,正在面临转折。虽然全国首个《漂流场所开放条件检查方法》被推迟到明年,但其对我省漂流行业的“洗牌”效应,已提前显现。

  现状:十个漂流六个伤

  漂流占据夏季旅游市场四成份额。据武汉中旅有关人士介绍,从5月底漂流项目开漂以来,一直到8月底,每周至少有600人参与。而据记者了解,我省漂流重镇之一的英山县,一个夏天其6家漂流景区接待的游客总数可达20万人次。

  然而,漂流火爆的背后,则是纠纷频频。“基本上我们组团出去,10个人里面有六七个要挂彩,骨折也不新鲜。”武汉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坦陈,由于漂流本属竞技体育甚至极限运动,单凭救生衣和安全帽,很难杜绝所有危险。

  我省旅游部门接到的最近一例投诉,是今年五一一位游客在黄冈漂流导致骨折,经协调由景区赔付500元医疗费。但大部分小磕小碰,更多是游客与景区协商解决。

  相关部门接到投诉比较多的,还有因船不够,不少游客到了景区上不了船。以省内一漂流景区为例,共有船400艘,按漂流时长3小时算,单船(2人坐)每天最大接待量为6人次,整体接待极限为2400人次,但每到周末,景区游客接近3000人。

  不过,漂流项目对于旅行社而言,盈利空间极其狭小。“漂流基本都是短线,单人盈利最多二三十块钱。”有业内人士透露,最极端的一次是,一个30人的团,总盈利只有120元。

  解析:漂流靠“刺激”为生?

  受伤多、旅行社盈利低,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上,正是由于我省漂流景区单纯以“刺激”为卖点,甚至人为提高落差和流速,导致游客易受伤,也导致旅行社盈利空间窄。

  由于漂流市场基础好,景区不担心没钱赚。以省内一漂流项目为例,实际投资略超800万,但三年下来净利润累计超过940万。如此赚钱效应,又吸引更多投资方,在基础条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匆忙上马新项目,缺乏改善安全设施的动力。

  但对于整个旅游市场而言,旅游产品盈利空间的大与小,关键在于能把游客留几天。我省诸多漂流景区周边配套设施极不健全、缺乏深度开发,再加上漂流多在深山,食宿标准难以提高,无法把游客留住。

  我省大多漂流景区交通落后,30座以上的客车即难以进入,旅行社无法做到“以量补价”。另一方面,除宜昌部分景点有能力搭配三峡大坝等景点,能够把旅行社盈利空间提高至50元/人左右,大多数景点只有漂流一个项目。而缺乏差异化竞争,漂流景点唯独只能以“刺激”为卖点吸引游客。

  趋势:一半项目或关停

  漂流景区靠“刺激”为生,虽然让游客很受伤,却往往能“逃避”惩罚。我省境内漂流项目,均由体育部门许可,旅游主管部门无权对伤人、纠纷较多的项目做出处理,而体育部门由于缺乏处理依据,也难以对其提出整改要求。

  不过,漂流景区仅凭市场基础即收益颇丰的好日子,也许很快就要到尽头。一部全国性的“管理规范”目前已完成了征求意见,明年出台。“‘管理规范’的出台,将使整改有法可依,不适合一般游客参与的项目,必须做出整改,甚至关停。”我省漂流重镇——宜昌体育中心主任蔡克章对记者表示。

  据“管理规范”起草者之一、九畹溪旅游公司副总经理谭祖柏介绍,该规范主要有三条标准——从业人员资格、设施条件和管理制度。即根据险滩落差、水流速度、水质及陪护措施,漂流项目将被分为1-4级,分别适合一般游客、青壮年、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及运动员。

  有业内人士判断,我省40多个漂流项目,恐怕有一半达不到要求。而这也意味着,目前我省漂流单纯以“刺激”为卖点的经营模式,将无以为继。

  行动:转变正在发生

  “本来我们6月初就可开业,但一直拖到7月3日,就是在不断细化安全措施,比如将较大的落差全改成‘滑道’。”英山黄金谷漂流景区负责人表示。

  九畹溪、朝天吼、青门峡等传统漂流胜地,改变也在悄悄发生。比如,朝天吼景区考虑安装摄像头,以便及时发现危险情况。

  车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乐之对记者表示,他目前正在整合当地的漂流与土家文化资源,将各种吸引力整体包装,摒弃单纯以刺激来吸引游客的模式。“我们未来的设想是,以漂流带动整个休闲度假产业。”黄金谷景区负责人说,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形成保障游客的安全、增大旅行中介的盈利空间和景区深入发展的三赢局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