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鸽子安窝黄金冶炼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03:47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李彦山

  7月6日上午10点,招远市开发区后郝家村。在村支书郝吉春家里,记者与几位闲散的村民摆起了“龙门阵”。此时,室外温度达到了32摄氏度,老郝家的堂屋因门窗大开通风透畅而显得格外凉爽。聊到当年的冶炼厂对村庄的影响,老郝说:“哎呀,那时候厂子里的大烟囱日夜冒黑烟,呛得俺们天再热也不敢开窗。 ” 村民郝志国说:“到地里干活,常常被酸味顶得站不住,冶炼厂周围的野草都熏死了,俺们的庄稼也年年减产!”

  老郝他们说的冶炼厂现在改名为山东国大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当地人称之为“国大”,始建于1984年,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专业黄金冶炼企业。建厂伊始,国大即使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冶炼黄金技术——焙烧系统,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柴油,从点火那天起,滚滚财源伴生出的滚滚浓烟、成山成岭的尾矿和流到哪里哪里一片红的废水,成为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三害”。直接受害者是工厂周围的石对头、西秦家、后郝家3 个村的近千户农民,间接受害者则难以统计。比如,当初国大和其他几家冶炼、化工企业排出的废水排入招远最大的界河中游,曾在相距国大30多公里的界河下游一所中学执教的李彦山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师生买了新自行车,只要经过界河一两回就会生锈。建厂元老、现任国大工会主席的刘金才不好意思地自揭家中旧丑:从建厂起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大的大门,动不动就被老百姓给堵了。

  1997年,国大在全国率先创建湿法炼金工艺,用盐酸和硝酸配成的“王水”取代了转炉和柴油,淘汰了几千年来的火法炼金技术,滚滚浓烟从此失去了踪影。石对头村村民张殿武告诉我们:国大不冒黑烟后,夏天的晚上开着窗睡觉,做个梦都是甜的呢!

  科技创新的脚步在国大越走越快:2004年,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两段焙烧和余热发电技术,投资 1.5 亿元建设 20万吨硫酸及 6000kw/h 余热发电项目,利用氰化尾渣中的硫进行制酸,将硫酸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通过余热锅炉生产蒸汽并推动汽轮机发电,年处理氰化废渣25万吨、生产硫酸 20 万吨、 发电 3960 万千瓦、 副产铁红 18万吨;2007年,国大公司建成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尾渣多元素综合回收工程,

  对冶炼尾渣中的金、银、铜、铅、锌等有价元素回收,对回收后的尾渣进一步处理,生产出高品位的硫精矿作为硫酸厂的原料,制酸后的烧渣做成铁精砂出售给钢铁厂,为国家节约了进口铁精矿;2009年5月,国大公司的提金尾渣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建成投产,这个项目为年处理28 万吨提金尾渣综合利用、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回收系绕,真正实现了对精矿资源的“吃干榨净”。

  刘金才释然地说:我以前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处理跟周围百姓的污染纠纷。现在,污染环境的所有因素都排除了,我也“解放”了,每天比以前不知少说多少话!

  据招远市黄金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招远市每年生产黄金100万两以上,由此带来的尾矿 1000多万吨。通过尾矿充填式开采、覆土造田、尾矿库资源再利用、因势筑造人文景观等,消化了大多数尾矿废渣。昔日逢雨污水横流、遇风尘土飞扬的“ 烂尾矿”不再危害百姓,成为企业再创财富的“聚宝盆”。

  郝吉春说:老百姓非常支持企业为国家创造财富,但是你不能干扰俺们的生活。国大改好了,百姓最高兴。去年市里为国大修了一条新路,老百姓没一个阻拦的。

  在正午的阳光下,我们参观了国大工业园。只见园内花草成片,园外杏桃压枝,绿油油的庄稼望不到尽头。欣赏着这怡人的美景,一群鸽子扑愣愣从眼前飞过,我们问:你们厂里还养鸽子啊?陪同的企管部经理段建波笑着说:得有五六年了吧,不知从哪里飞来几只鸽子,就在车间屋顶安了窝,现在变成好几十只了呢!鸽子是很敏感的飞禽,它的出现,帮助我们完成了最后的采访——证明国大所做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