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全力再出击

  □本报评论员

  进入七月以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然吹响,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步伐方兴未艾。热火朝天的发展形势,对我们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因此,成都积极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既是在打造发展硬环境,更是在打造发展软环境。

  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头戏,我市于5月12日启动了“治三乱、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全市共清除“牛皮癣”11万余处,清理社区垃圾2万余吨,清理社区“乱摆摊”4万余次,治理社区车辆乱停、乱放2000余起,规范了社区秩序,美化了社区环境,提高了居民文明素养,可谓成绩斐然。但以上数字,既说明了专项活动的成绩,也说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尚不乐观。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从远处说,我们的城市环境是否能够承载我们发展的梦想?从近处说,成都市“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能否名符其实?因而,阶段性的总结是必要的,阶段性的反思更必不可少。

  细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必须强调。

  其一,文明城市建设,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应更加提高。目前,我市对各区(市)县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行为的自测表明,各区(市)县的“三公”整治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一些区(市)县的不文明现象大为改观,但也有一些区(市)县的不文明陋习依然显著,而且,就是同一个区县的不同街道,也存在整治上“不平衡”的问题。我们的城市是一个整体,“文明城市”这块招牌要靠全市人民共同来扛,而非几条街道,几个社区。所以,不要一味强调工作环境的困难,不要一味强调文明陋习的顽固。须知,人民给了我们这个位置,就是用来干事的,所涉区(市)县的分管领导不妨自问:是否真正持续重视了对“三公”的整治。

  其二,文明城市建设,要建立相应长效机制。我们必须认识到,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群众性的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完善。成都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但也有部分市民以及少数干部出现了疲态,具体而言,就是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回潮。不文明行为虽然出自市民个体,但板子却首先该打在管理部门身上。不可否认,文明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文明的行为却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规范来形成。一次次集中的专项活动,可以减少大量不文明现象甚至根除部分不文明陋习,这就是量变;而长期地、不断地推进,便一定能形成质变。既然今天管了,今天的环境就得到了改善,那么明天、后天为什么不坚持?坚持,才应该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俗话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事情做了,就算成效不大,就算有反复,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但如果因为事情有难度就放弃,那么,文明的城市环境就永远难以形成。所以说,长效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

  其三,文明城市建设,要加大管理力度。一要加大宣传力度,突出亮点,典型引路;二要加大统筹力度。各部门综合行动,多点开花;三要加大处罚力度和问责力度。不要抱着“法不责众”的观念,更不要固守“‘三乱’乃小事”的观点。执行中,使力的大小固然是关键所在,而用力的方法和用力的位置却更为重要。近两个月来,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一些区县就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之举,比如给商家评“星”,从“责任三包”到“管理双五包”,采取以街划片、以院分组、以点带面的网格化负责制等等,刚柔并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一项惠及民众的工程。和谐、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呈现出健康安全的生态过程、秀美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对居所的精神寄托和归属感,这,正是和谐社会的根基。成都要承担起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功能,要承载起“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梦想,需要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更高,软、硬实力更强,因而,积极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抖擞精神,全力再出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