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读者呼吁调整涉毒信息管理模式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叶宁 实习生刘文祺 许张宇 梁梦菊 白洁)5年前他有过一次吸毒经历,从此每次出差警察都会找上门来,回头浪子盼望撕掉“涉毒标签”……“刘文忠现象”昨日经本报报道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91位读者打来电话发表看法。

  昨日一早,汉口一家戒毒机构负责人王先生第一个打进电话,他说:“你们的报道很好,太及时了。”他说,他们曾帮助不少吸毒人员成功戒毒,但由于警方档案中始终存有“涉毒档案”,给这群人生活、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他说,有的戒毒人员感觉得不到社会认可,心中总有个疙瘩,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建议对涉毒档案设置时限,如时限内抽查不再吸毒,涉毒记录自动消除。”

  家住汉阳的万女士说,10年前,儿子不慎吸食了K粉,被警方处理,如今早就戒毒成功,今年37岁的他,已是一家大公司的部门负责人,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可由于涉毒记录,往往无法顺利出境。儿子始终戴着涉毒的帽子,怕影响后代,一直不愿要小孩,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无形压力,这种痛苦只有涉毒者本身最清楚。

  万女士认为,犯了错,应该允许改正,为何一次犯错,一辈子都要背负涉毒者的名声?建议有关部门调整措施,用更好的方法管理涉毒人员。

  家住汉口的宋先生说,他也是生意人,如果知道生意伙伴涉毒,他同样会拒绝合作,设身处地想想,他也能够理解当事人的难处。他认为,对于曾经涉毒人员,不应一概而论。

  也有少数读者认为,既然犯了错,就应付出代价,公安部门录入内网的信息,也是工作需要,“既然自己不再吸毒,就不应在乎他人的闲言碎语,随时配合公安机关抽查,以实际举动换取社会的信任。”

  昨日91名参与讨论的读者中,有87人呼吁调整涉毒信息管理模式,占到了参与讨论人数的九成以上。记者将把读者反映整理成册,转交武汉市公安局禁毒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