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最舒服的方式释放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09:35  东方早报

  我是一名“50后”,应该是长辈级人物……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比你们现在的年龄稍大一些的时候,我与中国历史一起,经历了一次空前的社会思想变革时期。作为当时街道工厂的一名青年女工,我的痛苦与迷茫,困惑与无助,被当时代表中国青年唯一的官方杂志《中国青年》以书信体的形式发表出来,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响与共鸣,自此几乎是自发地形成了一场以青年为主,社会各界踊跃参加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

  而今时今日,作为那次讨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已经是一个“80后”儿子的母亲。在他眼里,我们当时的那种真诚,那种勇气,那种全情投入早已变得遥远而不可思议。在我和他之间也同样有着人们通常感到的彼此无法共识的时代烙印与代沟。

  如此,我又能对“90后”的孩子们寄语些什么呢?

  想想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似乎没有谁真正意义上所谓“脱胎换骨”,无论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时尚”、“前卫”、“新新人类”,你终究还是传承的产物。那怎么办呢?还是让我们想“寄语”的“寄语”,该过滤的过滤,将传承的自然会传承……

  下面的话题,是我与儿子常常争论不休的,不妨请“90后”一起讨论:

  一、所谓“活在当下”。

  他说,没必要牺牲时时的快乐,去换取明天的所谓幸福。与其以牺牲今天本来能有的快乐为代价,强努着把自己逼成明天的“精英”,不如始终听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快乐的“凡人”。一个病态的精英和一个健康的凡人,哪个于自己于社会更有益呢?

  于是我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陈词滥调”便被声称:那不是我想要的活法……

  二、关于“文化”。

  他说,不想让自己成为你想要的那种书呆子,“文化垃圾桶”,只想按自己生命本身的旨意、节奏活。没有读过“世界名著”,丝毫不妨碍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有价值、有影响力的人。

  于是我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眼界、就是舞台”,显得苍白无力。

  三、关于“艰苦奋斗”。

  他说,“好吃懒做”自然不可取,但并非必须“艰苦奋斗”。按照自己的分寸、轻重,安排自己的奋斗方式、奋斗节奏,只要符合自己生命本身所要求的韵律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每个人,用“什么”去换“什么”,用“多少”去换“多少”,只有自己才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于是我的“积极进取、努力投入”,沦为不被接纳的“寄语”。

  好了,就废话连篇地“寄语”这么多吧,不同时代的人,其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我始终坚持的是:人类辨识自我、释放自我、展现自我,并寻求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会平台,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释放自己、利及他人的生命本质,应该是人类永远共有的追求吧!

  黄晓菊

  2010年7月8日于北京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