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调控新政将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16:08  国际在线

  6月底,中央高层委托有关机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行楼市调研,并且征求民间研究机构意见,以此更真实地了解目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防止楼市调控对经济造成误伤,为制定下一阶段楼市调控政策做准备。(7月11日《上海证券报》)

  有“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之称的楼市新政面世3个月了,效果如何,各有说法。在这当口,中央摸底京沪等地楼市调控反应,防止楼市调控对经济造成误伤,就越发的耐人寻味。楼市调控政策对经济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误伤呢?理性上讲,摸底是必要的,也是公众所期待的,如若真能摸清楼市现状,使得房价能够平稳回归,自然是好事。

  但是,近期的一系列消息却早已令人不安了。首先是信贷,新华社每日电讯用“开闸放水”来描述信贷松动。7月8日有报道称,多家银行的信息显示,沪上银行对于第三套房贷的发放已经悄悄松动,多家银行改变此前“原则上暂停发放”的做法,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而且,在二套房、三套房的认定方面,也不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而是按照银行征信系统的信贷记录。

  此消息如属实,则令人忐忑又无奈。有评论认为,银行重启三套房信贷、混淆二套房和三套房认定标准,所传递出的信号是令人担心和忧虑的,这不但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会进一步增强开发商死挺房价的决心和信心,更为重要的是,会让公众对解决房价问题的决心产生质疑。

  学者孙立平曾称,房地产商是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利益主体”。此言贴切。每一次房价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商都“反击”甚至“肉搏”,他们宣称的所谓“中国的房地产业带动着相关56个上下游行业,对国内经济影响很大”的话语如今仍充斥耳边。至于其他形式的明争暗斗更是多如牛毛,甚至不惜拉出众多专家学者出来发话。这些伎俩,对于公众来说已经耳熟能详。

  房地产商之外,银行、地方政府,也都程度或轻或重的对中央楼市新政反应平平,甚至消极“怠工”。当地方经济遭遇宏观调控,政策就开始变得疲软甚至走形。这里面纠结的地方经济利益或许只有地方政府才能明了。有开发商称,各地土地交易不活跃,使地方债务问题凸显,金融机构的风险迅速增加。如此程度上来说,地方政府、房产商已然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利益链条。

  而这个利益链条的形成,对于由土地、信贷、税收三大杠杆组成的楼市调控政策而言,无疑是最大的障碍。保证不了这三个方面的彻底落实,调控政策必然会遭遇弱化甚至是异化。网民因此呼吁,经济要发展,楼市要淡定,“阵痛期”在所难免,房价理性回归免不了伤及某些利益集团,这是楼市调控政策要直视的现实。

  在房价高企不落,房租复有暴涨的背景中,中央高层摸底楼市调控,民众对当前房价和调控政策的反应不可忽略,更重要的是,房产调控政策万不可因经济可能遭遇的“阵痛”而被轻易放弃。下一轮楼市调控新政的何去何从,公众拭目以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