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桑树条儿从小扼

  “桑树条儿从小扼”,是我们家乡的谚语。意思是,对桑树的修剪(扼),要从小树开始。及时剪掉不良枝条,修整树的姿态,才能枝繁叶茂。一旦桑树长大,不管你怎么努力,“歪样”也修剪不成正形。人,亦如桑树,教育(修剪)要从小抓起,及时发现和纠正过错,才能保持良态,健康成长。我父母对待我们的“训条”,就是“桑树条儿从小扼”。

  我第一次犯错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上世纪60年代初,我的家乡比较贫穷,人们虽日有三餐,但半饥半饱。那年5月的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和几个小伙伴走在田埂上,看见埂边颗粒饱满的青嫩蚕豆角,馋涎欲滴,便不时地猫着腰摘一把,躲在麦地里“慰劳”饿急了的“饭袋子”。谁知,生产队的“看青员”早就盯上了我们,我未及逃脱,被逮了个正着。人家把“状子”告到了我家。因为我在学校品学兼优,这次是偶然犯错,所以父亲只是板着面孔说了一句:“桑树条儿从小扼,以后在你身上不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父亲虽然没有对我动“家法”,但我仍感到脸上像针刺一般,火辣辣的。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又一次犯错。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挎着篮子到地里割猪草。因为我迷恋放风筝,所以出来时偷偷地把风筝也带上了。由于我把心思用在放风筝上,到太阳西下天空布满晚霞时,我的篮子还未满。要回家了,交不了差怎么办?我赶紧到集体地里割了几大把黄花菜,垫在篮子底部,乍一看,满满一篮子。我这么一弄,满以为可以蒙混过关,谁知在母亲喂猪时还是露了馅。这回父亲比上次生气许多,举起扫帚要打我,但最终扫帚没落下来。他绷着脸给我上了一堂“政治课”。头一句还是“桑树条儿从小扼”,然后给我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诚实,一是一,二是二,不瞒不藏;第二,要正直,‘碗外饭’不要吃,不贪不占;第三,要立志,不怕穷,读好书,长大成人。”父亲的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我虽然没被父亲打,但还是两眼泪水汪汪。我把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后来,我再也没犯过什么错(原则性),年年都有进步。上小学的时候,被评为“三好生”,当过少先队大队长;中学时,品学兼优,做过班干部;工作后,廉洁自律,业绩突出,获得了不少荣誉。

  结婚生子后,自打两个女儿懂事起,我也用父母的“训条”——“桑树条儿从小扼”,教育着她们,为她们塑造品格、正直做人、廉洁从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