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岩羊成灾生态或遭破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07:28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潘从武本报通讯员蒋宏宁

  短短几年间,贺兰山岩羊发展到2万多只。关于岩羊数量骤增,是否会加大贺兰山生态承载压力;关于引狼入山是否可行;关于人为狩猎利大还是弊大等说法,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民及外地游客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走进贺兰山进行了专题采访。

  成群岩羊在山沟觅食

  贺兰山地跨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之间,岩羊———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就生活在这一区域。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长期受自然淘汰和人为乱捕滥杀的影响,1983年受到保护时,岩羊数量已不足1800只。此后,随着230万亩土地扩界工程的实施,以及贺兰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在10多年间得到很大改善,岩羊数量不断增加。

  保护区科研人员胡天华对记者说,岩羊的另一个快速繁殖期是2003年至今。原来在贺兰山上放牧的14.8万只山羊被迁出后,封山禁牧,生态环境改善,短短几年间,贺兰山岩羊发展到2万多只。

  人羊警戒线缩至两三米

  近两个月,华东师大张明春博士一直在贺兰山做岩羊的课题研究。每天清晨不到6时他就进山,成群的岩羊集结在一起,壮观的场面令他惊叹。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想看到岩羊,只有在海拨3000多米的高山,现在沟底10多米远,居然能看到两只岩羊在‘拳脚’较量,几十只岩羊观战的场面。”

  对于岩羊频繁出现在游客视线内且不逃跑的现象,张博士对记者说:“原来岩羊在山腰和山顶处活动,海拔在2000米至3560米范围内,现在随着旅游开发,捕猎减少,人与岩羊的距离越来越近,岩羊生活的海拔线也越来越低。”目前保护区在山上设了几个投食点,安排专人给岩羊投食,岩羊与人的警戒距离缩短到了两三米。

  岩羊容量逼近极限

  采访中,护林员说,岩羊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目前的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公里18只,是全世界岩羊分布密度最高的,这样发展下去,他们担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压。而护林员的担心来自于几年前专家组的调查数据。据专家测算,贺兰山岩羊的最大容量,每平方公里应该在20只以内。

  对于这样的担心,正在贺兰山进行《岩羊的警戒距离》课题研究的张明春博士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岩羊的活动范围一般在3至4平方公里以内,在这个范围内,岩羊重复着生、老、病、死的轮回。如果这个范围的容量达到极限,那么岩羊就会出现生存竞争,竞争失败者会受到饥饿等因素影响而被自然淘汰,对于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多大压力。

  据贺兰山大水沟保护站的李站长说,原来有14.8万只山羊与岩羊抢食吃,如今山羊下山,对于2万只岩羊来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供生存、发展。李站长估算,岩羊每年的自然淘汰数量都在1000只以上。他说,每次巡山时,都能看到不少死了的岩羊。

  引狼入山人羊无保

  岩羊多了,担心生态遭破坏,近几年,不断有人提出,引狼入贺兰山,制约岩羊。然而,经过几年的反复论证后,这一主张被很多专家否定。

  据护林员介绍:“如果引狼入山后,狼就成了食物链中的最高一级,它们没有了天敌,繁殖能力非常强,势必造成更大困扰;而且狼对于羊不是简单的猎杀,更喜欢一次性猎杀多只,这样下去,羊又会在几年内面临灭‘门’之灾;再者,狼是非常危险的食肉动物,而且活动范围大,游客和附近村民的人身安全怎么保障人都不敢进山了,旅游经济又如何发展”

  至于岩羊的“天敌”,贺兰山不是没有,护林站李站长告诉记者,他亲眼目睹了一场秃鹫与岩羊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一次巡山中,他突然看到,一只秃鹫从高空快速俯冲而下,先是用巨大的翅膀,直接拍断一只岩羊的腰,就在岩羊挣扎时,秃鹫瞬间用尖利的嘴攻击岩羊的生殖器,一招至死。李站长说:“速度太快了,秃鹫冲下来时,发出的声音绝不比飞机飞过的声音小。”

  市民反对设狩猎场

  为有效保护贺兰山植被,林业专家曾提出保护岩羊“淘汰、狩猎、改良、驯化”等措施。其中,设国际狩猎场,一直被不断论证着。保护区科研人员王继飞对记者说:“狩猎场采取‘打老不打小,打弱不打壮,打公不打母’的狩猎方式,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岩羊的密度,又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一只岩羊可赚到3000多美元,资金可以投入到自然区的保护活动中。”

  据了解,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2003年起就申请开辟国际狩猎场,但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一纸通行令。对此,不少市民反对呼声较高,他们普遍认为,岩羊既然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不应捕猎,而且,人为捕猎是否真能减缓岩羊对贺兰山植被破坏还应科学论证。地理老师陈勇认为,现在很多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一进山,看到岩羊都是欣喜若狂,甚至想摸一摸,为什么贺兰山的岩羊不能像峨眉山的猴子,与人近些,再近些。在陈勇看来,狩猎,会把刚刚与人类有所示好的岩羊再次推远。

  本报银川7月12日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