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年内市区建25条自行车专用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09: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两年内市区建25条自行车专用道
两年内市区建25条自行车专用道

  东莞将在未来10年内分阶段积极推进、改善市区慢行交通环境

  本报讯 (文、表 记者 张玉云)记者从东莞市城乡规划局获悉,为彻底改变“行人无路可走、汽车塞满马路、根本找不到自行车道”的市区交通混乱局面,东莞将在未来10年内分阶段积极推进、改善市区慢行交通环境,两年内拟在市区建成25条自行车专用道,10年内市区实现以“自行车+公交”作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的交通规划目标。

  现状调查:人车不分流 市区自行车专用道≈零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近期一份针对步行、自行车慢行交通环境调查显示,由于过于注重建设机动车交通行驶环境,对步行及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重视不足,目前东莞市区的步行、自行车慢行交通环境日益恶化。过于依赖汽车的出行方式令东莞市区马路一到高峰期就堵满汽车,加上非机动车道上经常停满汽车,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混杂在同一区域里无法分流,导致市民步行环境越来越糟糕。

  据了解,为改善市区慢行交通环境,东莞市在2007年曾规划实施了3条自行车专用道试验段,分别是可园南路、八达路至东城大道、红荔路至东城西路自行车专用道。但受现有道路条件的制约,都是采用画线方式设置在人行道上,建设后以上几条自行车道问题多多,出现自行车专用道不连贯、人车混行抢道、机动车占道停车等问题,3条自行车道通行后形同虚设。人车不分流的设置方式,令市区自行车道根本不能做到“专用”,严格来说市区至今尚无一条真正的自行车专用道。

  解决办法:两年内在中心区铺设25条自行车专用道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东莞市区自行车流量最大的区域地段主要分布在莞城和东城,其中可园路、市桥路、罗沙路、东纵大道、东城西路及鸿福路上每小时双向自行车流量超过800辆,其他路段每小时的自行车双向流量也达到300~800辆的流量。

  根据以上数据,东莞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实施的《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年)》初步拟定两年内在以莞城、东城为主要核心区的中心区路段,将铺设25条自行车专用道,其中将优先在运河路、东纵大道等路段建设12条自行车专用道(其中自行车景观道4条),另外备选建设13条。据悉,率先建设的运河路自行车专用道示范工程将在今年底贯通。

  另外,25条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将涉及38条道路的改造。据了解,由于东莞市区在早期的道路建设时期忽略自行车出行需要,没有为自行车预留出足够的通行空间,在现状条件下增设自行车专用道存在很大难度。

  规划部门建议,根据目前市区道路的现状条件,路面宽阔的,可通过压缩机动车道或取消路边停车,将自行车道设置在最外侧车道(辅道)上,或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将自行车专用道设置在机动车道旁边;路面狭窄的,可通过压缩人行道,将自行车专用道设置在人行道上,或同时压缩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将自行车专用道设置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

  远期规划:建设“自行车+公交”换乘点

  在搭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后,规划部门远期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东莞市区的慢行交通能与城市公交相结合,建设“自行车+公交”换乘点,同时设置自行车租赁点与停车场,引导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

  规划部门的初步方案中,远期将在市区四街道、髙埗、石碣镇内建设自行车主廊道;另根据道路条件和自行车流量分布特点,补充加密自行车次要廊道,预计共规划自行车廊道260.8km。

  规划部门表示,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将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一是能满足禁摩后市民自行车出行的需求,为低收入群体(如学生、低收入者)提供优质的自行车通行环境,体现社会公平;二是可以积极引导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原摩托车使用者和部分小汽车使用者转为自行车出行,降低小汽车出行量,改善东莞市区交通环境和大气环境、节约能源消耗;三是规范自行车和汽车交通,改变自行车与小汽车混行的现状,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