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沙古祠:感悟“大儒风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09: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白沙古祠:感悟“大儒风范”
千秋仰止。
白沙古祠:感悟“大儒风范”
白沙祠一角。
白沙古祠:感悟“大儒风范”
贞节牌楼。
白沙古祠:感悟“大儒风范”
碧玉楼。

  五邑新发现6

  今年是“圣代真儒”、“岭南一人”陈白沙先生逝世510周年,陈白沙故里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办事处将举办首届白沙文化节;而今年起,江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也共同设立了“白沙文学艺术奖”,奖励当地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当地文艺事业发展。

  白沙先生一生,多数时间都在白沙村度过,在他逝世后至今,这里保留下来包括白沙祠在内的遗迹,承载着白沙先生的向学、孝悌、爱国等精神。

  策划:黄文生、黄开鹏

  文/图:记者严建广

  陈白沙(公元1428—1500年),原名献章,字公甫,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陈白沙20岁应乡试中举人,55岁时始以荐举官授“翰林院检讨”,但不久,他以奉母终养要求告老还乡,回到白沙后,他在碧玉楼读书讲学,从此没有做官。公元1574年(万历二年),明神宗皇帝下诏建白沙祠,特赐额、联、祭文和肖像。公元1585年(万历十三年)皇帝又下诏,让陈白沙以翰林院检讨的身份入祀孔庙,陈白沙成为了岭南唯一享有这一殊荣的人,被后人誉为“岭南一人”。

  白沙故里:

  设馆讲学

  桑梓情深

  迈过贞节牌楼,便是陈白沙纪念馆的主体——白沙祠。白沙祠是奉明朝万历皇帝圣旨于公元1574年建成,之后又经过了三次重修,到了1983年才正式开辟为“陈白沙先生纪念馆”。

  上个世纪90年代后,当地政府又对这里进行了两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格局。由前门进,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

  据陈白沙研究专家梁炳尧等人介绍,“春阳堂”是为了纪念陈白沙先生曾经读书和讲学的“春阳台”而修建的。据说400多年前,岭南一带的年轻人一听说陈白沙要在家乡设馆教学,都纷纷云集到这里,“春阳台”每天都门庭若市。

  御赐的“崇正堂”匾额及“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对联,说明白沙学说受到明代理学界和朝野上下的重视;而“碧玉楼”原来是陈白沙先生的故居。

  书法文章:

  独创精神

  启迪后人

  在白沙祠内东、西两侧庑廊上,记者看到几块保存至今的明代石碑,其中,最早的一块为万历年间礼部尚书何维柏所撰《改创白沙家祠碑记》,主要介绍了陈白沙“笃志圣学,德成道尊”的道德风范,以及创建白沙家祠的经过。

  据介绍,陈白沙的书法数百年来独步书坛,继者不绝,甚至比他的儒学成就还要出名。由汉代到元代,广东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绝少,也没有出现过具有全国影响的书家,到了明清时期,第一位使广东书法获得全国认可的便是陈白沙。他独创“茅龙笔”,即以茅草捆扎制作成笔使用,作字雄浑挺劲;而他提倡的“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的书写原则,则被后人尊为金科玉律。

  白沙先生的独创精神不仅体现在茅龙笔的创新上,更体现在他的思想上。记者了解到,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下启明代心学,强调“立诚以为始”、“致虚以立本”、“自得以为验”,为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白沙先生的道德文章闻名遐迩,形成极具影响的哲学流派——“江门学派”,极一时之盛。

  贞节牌楼:

  “母慈子孝”垂范后世

  走过陈白沙铜像,是一座贞节牌楼。牌楼分四柱三间三楼,明楼为布瓦庑殿顶、次楼为布瓦歇山顶,均是绿琉璃剪边,楼脊饰有夔龙戏珠图样,楼檐下为重翘如意斗拱。

  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这座贞节牌楼是陈白沙母子“母慈子孝”美德的见证。据介绍,这座牌楼在岭南地区颇为著名,一是这座贞节牌楼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嘉奖陈白沙母亲林氏夫人而下诏修建的,牌坊上方的“圣旨”匾额和御赐“贞节”题匾都足以说明陈白沙先生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二是这座牌楼是广东省内仅存的两处同类型明代牌坊之一,对于研究明代木石结构的建筑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