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川熊猫论坛议做强熊猫产业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10:4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7月13日电(记者刘忠俊)前几年美国电影《功夫熊猫》借用神秘的中国文化,赚足了全世界的票房,让人印象深刻、受益颇多。四川有得天独厚的大熊猫资源,这几年一直在打熊猫牌,为何熊猫产业链发展收效甚微?

  在12日举行的四川宝兴县熊猫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就如何保护熊猫、做大做强熊猫产业链建言献策,称应以文化底蕴做支撑,打破格局,大力开发熊猫资源。

  1869年,第一只大熊猫从四川雅安走向世界。近年来,四川省大力塑造大熊猫品牌。1998年,《四川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就已将成都、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蜂桶寨、碧峰峡、蒙顶山旅游环绕确定为大熊猫自然生态旅游精品环绕。2006年,四川省组织编制了《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专项总体规划》、《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营销总体规划》和《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孙前称,过去讲的熊猫牌,仅仅是动物熊猫而已,没有融入文化灵魂。“大熊猫人见人爱,老鼠人人喊打,但我们一年在熊猫身上的收益是一亿美元,美国米老鼠产业的收益上百亿美元,那是因为美国人赋予了老鼠美利坚的民族文化,塑造了一只机敏、幽默、勇敢的米老鼠。”孙前说。

  “现在中国的熊猫给人最多的就是憨态可掬的形象。”孙前表示,这还不够,还要理出大熊猫的文化脉线,赋予奇幻的想象力、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给人喜悦和鼓舞的故事内容,滑稽有趣的情节等。”

  参加论坛的专家举例:前几年美国拍摄的《功夫熊猫》杀进我们熊猫故乡,它几乎囊括了美国人眼里最神秘的中国文化,赚足了全世界的票房。我们的熊猫憨态可掬,美国的熊猫神通广大,但他的故事性、可读性强、曲折、有内涵……

  “以熊猫为载体,做活它身上的文化,做出它身上的故事,那就有无限文章,现在四川也在做,但是做得还不够。”著名大熊猫专家胡锦矗称,要让大熊猫这个形象深入人心,产业链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从娃娃抓起。

  胡锦矗认为,以大熊猫文化为创作源泉,能谱写出无数扣人心弦、情趣无穷的动漫系列片,能塑造出无数让人心醉神迷的偶像,而娃娃们是最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一个群体,通过他们的眼睛和想象力等,大熊猫就会有无数个化身,插上浪漫的翅膀。

  我们需要把历史和鲜活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一种创新型的熊猫文化,结合中国西部文化,再借用迪斯尼的经验,结合国情予以发挥。”孙前说,“这么多大熊猫会斗不过美国的那只功夫熊猫?”(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