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哪一个胡益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04:25  大洋网-广州日报

  都市早茶

  李钢

  美国人很会拍电影,所以看《人格》(identity)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开始会误以为这是一部老掉牙情节的悬疑凶杀片。

  在 影片中,一群各种身份的人,因为大雨磅礴,道路被封,而来到了地处偏僻的一个汽车旅馆。这些人中,有押解罪犯的警察、有妓女、带着儿子的年轻夫妇等等。可是渐渐的,事情开始不对劲了,他们竟然一个接一个地被人谋杀。于是,后面的故事,就是围绕着追查究竟谁是凶手而展开的。可是,直到最后,所有的成年人都死去了,只留下了那个年幼的小男孩。

  故事老套,情节紧张,但是到了这里,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心存疑虑,难道最终的凶手却是这个小男孩?而答案确实如此。

  导演来了个峰回路转,结束了汽车旅馆的场景后,影片切换到了一个与之前场景不相干的胖男人的身上。这个胖男人,因为涉嫌犯罪,正在接受警方的调查。直到这个时候,影片的主旨才揭露出来,原来这竟然是一个套用了悬疑片外壳的心理片。

  在汽车旅馆中出现的所有人,其实都是胖男人的人格类型,导演只不过将其拟人化而已。而所谓的连环谋杀案,正是胖男人心中的人格冲突——究竟是做一个好人,还是做一个坏人,各种人格类型在发生激烈的斗争!小男孩最终胜利了,所以胖男人就变成了一个幼稚但是却凶残的人。

  这部影片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用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楚了心理学中的人格概念。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贪婪、友善、好色、正直等等,而最终一个人究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各种人格类型的强弱关系,如果正直的一面异常强大,那么这自然会是一个好人。如果凶残的一面变得强大,压制了内心的善,那自然就成为一个邪恶的人。

  胡益华案件发生后,认识他的人都表示难以相信,而媒体也冠之以“双面”之称。在不少恶性案件的背后,我们似乎都能发现,凶手们原本是一个不错的人。但是用人格类型来分析就会知道,在他们“人品不错”的同时,犯罪的种子其实早已经种下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