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努力保持“一足踏地”的奔马姿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07:44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唐玮婕

  无论开车经过浦东世纪大道、外环线、西藏中路,还是走在世博园区周围和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几乎所有的主要地面道路都有澳星的交通信号灯,尽管绝大多数路人并不知道,也没在意。据说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年,而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用12年发展成了国内交通信号设施行业的佼佼者。目前,它的交通信号灯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2.38%,去年销售额8000万元,今年有望超过1亿元。

  有人用高速摄像机拍马儿奔跑,惊奇地发现:有别于一般四足动物,马的四个蹄子在飞奔时落地的时间是不同的,始终有一足踏在大地上。产品快速成功、经营快速扩展,或许是所有企业难以抑制的冲动,而努力保持奔马的姿态,是澳星的成长经验:要追求“快”,这是为了应对总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但始终要有一足踏地,踏准着力点,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

  “快”与“准”

  澳星总经理陆建辉告诉记者,只要发现与自家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只要有市场运用前景,他们一定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2006年,澳星在分析预测市场趋势时觉察到,移动式交通信号设施将会获得很大的市场空间,有望成为自己企业的一个新增长点,于是立即投入大量经费研制当时市场上并未出现的这种新产品,并不断试验,将产品定型、完善。

  一年之后,上海决定在全国范围公开采购移动式信号灯,提出了多项特别的技术要求,而给予企业的交货时间只有短短60天。澳星整整一年的准备等来了用武之地,57台合格产品准时交货。

  这是个典型的实例:澳星很“快”。但“快”而不“准”,再快也没有意义。陆建辉说,“如果只顾风风火火闯市场,却不注意时时静下心来调研思考,那么抓准这个市场空白点的机会不会属于我们。”

  不断调研新趋势、寻找新需求,是澳星的一个发展着力点。由此,它成功开发出了LED交通信号灯系列、倒计时系列、太阳能系列、一体化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控制器、交通信号显示屏等,形成了新产品“接力”的好局面。

  “快”与“稳”

  企业成长有一个过程,急于求成会受伤。从创业之初的1998年到2000年,澳星专心致志做“小”生意。

  市场上拿着不起眼的采购小订单的客户很多,常常四处求助,却遭冷遇,而澳星主动与他们打交道。不与同行比产量、销售额或者利润增幅,而是一年一小步地前行,虽然澳星当时的发展速度不快,但一笔笔小生意的积累,让它收获了经营经验、市场感觉,赢得了后续发展资金,品牌也渐渐有了知名度。陆建辉说,上百份小订单虽然做得很累,但耐心做,等回头再看就会惊喜地发现“成绩不错”;况且小生意会带来“大蛋糕”:一个原来的小客户,后来下了一张大订单,价值上百万元。

  “快”与“稳”,都是为了发展。保持耐心、积累实力的同时,澳星在经营拓展上自有进取心和独特思路。交通信号灯尽管有一定技术含量,但市场毕竟不很大,如果只盯住设计和制造环节,会浪费许多机会——当时在上海,具备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综合能力的厂家屈指可数。

  “施工”是企业发展的机会,澳星决定为客户提供从前端到末端的全面服务,除了信号灯安装施工,是不是还可以尝试交通标志标牌、道路标线等的施工?2005年,澳星成立了以施工为主要业务的分支机构,纵向拓展市场,目前这一18人组成的团队已成业绩“大户”。

  “快”与“架桥”

  “快速抵达彼岸,最佳的选择是架一座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澳星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善于“架桥”。它与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合作展开“LED交通信号灯非曲线透镜专项技术研究”,建立了新一代光电应用产品开发实验室。从立项开始,澳星就派工程师参与其中充当“桥梁”,不断把复旦的研究成果引入产品设计中,同时借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很短的时间里,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新产品诞生了。

  澳星也有不少自主研发。其中,“多棱柱光学透镜色片”由技术人员花半年时间艰苦攻关完成,填补了国内空白,能提高光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

  陆建辉说,自主研发在资金、时间上都存在一定风险,但技术创新是澳星发展的最重要支点。据介绍,澳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毫米交通信号灯光学透镜已经研制成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样获得专利的双向曲率道路交通信号灯配光色片的设计,已实现成果转化,创造了可观效益。

  专家点评:

  面对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民营企业如何生存和壮大,如何可持续发展?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过去12年的历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小企业如何能在高手众多的市场上生存下来?很多企业有了“为客户着想”的经营理念,而澳星更想在客户之前,抢先一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对客户潜在需求的挖掘和把握,使澳星稳稳立足于市场。

  其次,生存下来之后,如何做强做大?从“制造”向“服务”转型是澳星的另一成功之处。从服务中获取的利润,往往大于产品销售收益。澳星意识到这点后,逐步尝试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增值服务,从初期的产品销售收入占90%而施工服务收入占10%,发展到目前“产品”和“工程”各领风骚。

  再次,为了可持续发展如何设定长远的企业战略?澳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在产品销售中引入增值服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澳星在短期发展中赢得一定优势,但这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只有在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逐步确立技术领先优势,才能保证企业长久发展。

  裘理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