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条出水沟难倒“五好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07:44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薄小波

  奉贤区奉城镇洪庙村的村民们这几天很开心:一桩烦心事了结有望了。

  一条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出水沟,流经洪庙村家家户户的宅前屋后,由于年久失修、严重堵塞,每逢下雨,不少村民家里就进水。眼看家具浸泡在臭水里,谁都心烦。

  今年70岁的村民邬连娥告诉记者:1995年以前,这条出水沟一直很通畅,后来的堵塞和村里近十几年涌进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有直接关系。据了解,洪庙村总户数430户、总人口1066人,而现在外来人口却有近4000人,是本村原居民的4倍。他们大多在镇区和工业区的服装厂、箱包厂、皮鞋厂、木器厂等打工,洪庙村临近镇区,便成了外来打工者集中租住的地方。邬奶奶说,越来越多“新村民”的涌入,使村里的公共设施不堪负担。而且有些外来者卫生习惯较差,垃圾等常常随手扔在出水沟里,有的租住户甚至搭建棚屋把沟截断,渐渐地,出水沟变成了臭水沟,一到下雨天就臭水泛滥。

  洪庙村党支部书记李秀英介绍,常有村民跑来村委会要求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村里也决心为村民办一件实事,但算下来需要花费60万元左右,而2009年全村的可支配收入总共才65万元,实在难以承担。洪庙村曾获得过市级文明村、市整洁村、市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但一条变臭的出水沟难倒了“五好村”。

  洪庙村难题,其实是上海郊区在新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的一个典型个案。过去,城乡差别是郊区农村急需克服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乡村,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上海的城乡差别不断缩小。但与此同时,由于郊区工业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又给市郊农村一些村镇带来了外来人员和原住民之间的新差别,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像洪庙村,村级管理组织及其人力、物力投入未变,却要承担额外的数倍于原居民的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力不从心实在不奇怪。据村委会介绍,村里已经安排8名保洁工每天两次清理垃圾,还新修了垃圾站、公共厕所,但由于外来者太多,仍然不能很好解决环境卫生问题。除了那条出水沟,村里又有一个臭水湖,恶臭难闻,夏天孳生蚊虫,也给村民生活造成莫大困扰。村委会干部着急,却同样因为缺资金而没法动手。此外,外来务工者大量涌入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孩子教育等多方面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邬奶奶就告诉记者,她家的蔬菜几乎种多少就“失踪”多少,派出所却难有精力管这些“小事”。随着沪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有相当数量的外来务工者长期留在租住地,成为“新村民”,因此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创新思路妥善解决。

  前不久,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下,本报经济部党支部与洪庙村党支部结为“结对帮扶”共建单位,经过调查,双方商定,除了开展党建联建、文化帮扶、送温暖下乡等活动,当务之急是办好一件实事,彻底解决困扰村民生活的出水沟问题。经协商,由本报经济部资助3万元、洪庙村自筹6万元,于昨天正式启动了洪庙村出水沟翻建工程。期待有更多关心农村实际困难的有心人,为洪庙村这条出水沟的翻新出上一把力;更期待上海郊区在发展中遇上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能引起各方重视,群策群力妥善解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