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月光宝盒”指引你穿梭千年建筑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月光宝盒”指引你穿梭千年建筑传奇
▲ 现位于中山大学内的岭南大学旧建筑怀士堂,孙中山1923年曾在此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陈家祠的每个屋脊,都在演绎传奇。
“月光宝盒”指引你穿梭千年建筑传奇

  广州建筑史专家按图索骥三年

  印证广州建筑“古今万国风格”

  南朝鹤立鸡群一览全市的六榕花塔,阿拉伯人唐初来广州的“明灯”光塔,清末中国第一个钢筋水泥建筑马丁堂,民国初年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城外新大新公司,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星海音乐厅,最新落成的“圆润双砾”广州大剧院,大胆运用悬挂式结构的“月光宝盒”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有着2223年历史的广州,以务实、创新、包容的个性,笑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文化在云山珠水之间碰撞、交叉、融合,留下凝固的广州建筑精神。徜徉在羊城的建筑精品,仿佛亲历了“月光宝盒”的奇迹,让你穿梭于古今中外的建筑传奇。

  文/记者黄丹彤 图/记者乔军伟

  “一张广州博物馆馆藏清代外销画《广州全景图》,真实再现了当年羊城的建筑盛景,满眼望去,珠江沿岸城区密集民宅群中,标志性建筑是三座高塔:花塔、石室和光塔,象征着世界三大宗教在这座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中的碰撞、交叉和融合。”广州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陈泽泓对记者如是说。陈泽泓研究员曾经用了近3年时间走访了广州至今保存的其中88处历史文化建筑胜地,寻访、搜集和查找了大量历史线索并对其逐一考证,提起云山珠水间这部凝固的建筑史,他如数家珍。

  隋朝

  南海神有了敕封的神庙

  “隋文帝一道谕令,南海神在广州有了敕封的神庙。海上丝路使南海神庙在中国四大海神庙中独享尊位,昔日的显赫都铭刻在至今遗存庙内的百余座碑上。”陈泽泓说。

  (下转A8版)

  (上接A1版)根据记载,隋唐时期广州是中国最大港口和海外交通贸易中心,外贸航线到达东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数十个国家,往来商船,必定上岸拜祭祈祥,因此庙内香火常年缭绕。

  唐朝:

  王勃为六榕花塔写下中国最长塔铭

  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六榕寺花塔,在初唐续写了新的传奇,以其千古绝唱《滕王阁序》名播天下的唐初的王勃,曾登临花塔并写下《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洋洋洒洒3200字,成为已知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塔铭,揭开了六榕塔的历史开端之谜。不久,王勃溺死南海,六榕寺的塔记竟成为才子绝笔。

  而唐朝初年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而建的光塔寺,是至今发现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唐代的广州是海上贸易大港,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在官府规定的“番坊”内建了怀圣寺(又称光塔寺),寺前建有光塔。光塔寺是早期中外交往的历史见证,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伊斯兰宗教建筑之一。

  明朝:

  越秀山上600年前已有“摩天楼”

  “明初洪武年间建成的镇海楼至今依然巍然屹立越秀山上,那是老广州的城标建筑。那时起,老广州的宋代的子城、东城和西城三城合一,这里从此成为广州城北新的制高点。”陈泽泓说。海拔只有70多米的越秀山越井冈,楼高五层的镇海楼雄踞其上,在600多年前,已是罕见的高层建筑了,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登临览胜之地。

  “高踞仙城最上头,万方多难此登楼。金汤空抱筹边略,殇咏难消吊古愁。绝岛风尘狮海暮,大江云树虎门秋。苍茫自洒英雄泪,不为凭栏亿故侯。”500年后,晚清保台抗日爱国诗人丘逢甲仍借镇海楼吟咏自己保台抗日失败后壮志未酬的心境。

  清朝:

  首座钢筋水泥楼传统砌砖屋顶

  “中山大学马丁堂(今日的人类学系教学大楼)创下了中国第一座真正采用钢筋水泥建造、第一幢采用机制红砖建造、第一次采用混凝土地面等三项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建筑第一楼’。”根据陈泽泓的考证,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马丁堂,属于岭南大学第一批建筑的马丁堂,是康乐园现存最早建筑物,比燕京大学1924年出现在莫名湖的校园建筑整整早了17年。

  岭南大学的西方设计师,进行了一次富有东方情调的尝试,在运用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同时,灵活运用岭南民居的屋顶组合方式,外观追求传统砖砌的表现方式,成为岭南大学最突出的建筑特色。

  民国时期:

  “中国第一高楼”独领风骚六七年

  鲜为人知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就在广州,就在广州珠江北岸的城外新大新公司(即南方大厦),这幢1922年建成的中国第一高楼,同时期比天津最高楼劝业场早6年,比上海最高楼沙逊大厦早7年。尤为特别的是,大楼天台还设有空中花园游乐场,设有电梯运送客人,并有螺旋形斜坡供小汽车上下。

  陈泽泓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近代中国得风气之先的开放之地,洋人东来,西学东渐,中西方文化最先在这里碰撞。”在广州近现代建筑中,在中国率先出现了像十三行夷馆、石室教堂、长堤商厦和沙面洋楼的“洋相”。从时间看,这些建筑也算是古建筑,从形式上说,却与传统古建筑截然不同。

  创新、包容的建筑风格一直在延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城市新区向东部、南部和北部快速拓展,空旷的天河建起了天河体育中心,琶洲建起广州会展中心,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图书馆在珠江新城拔地而起……

  专家点评

  广州用建筑语言昭示城市的智慧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总设计师)

  广州从古至今的建筑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岭南人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至关重要,同时,岭南人一直致力于将建筑与地域、时代相结合,并敢于竞争,注重团队精神,善于打造良好的工作团队。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大批走出广东的留学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将当时国外最先进的建筑理念带回广东;再结合广东的气候、地理、人文特点,形成了具有突出个性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广东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实用、建筑与环境结合、动手能力和创新等特点。逐渐形成了今天岭南建筑的特色。“用一句话概述,现在岭南建筑思想可用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等三性,和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的两观来概述。

  如今,广州正在用建筑语言昭示城市智慧,展示自己的实力,广州建筑迎来建筑史上最辉煌时期。除了自己本土的建筑,还将广东岭南人的建筑思想带出省外,在全国形成五个品牌。一是校园建设的品牌,包括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200多所大学的校园建设,广东人担纲了很大的分量;二是博物馆的建设,这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最为出名;三是包括摔跤馆、羽毛球馆在内的北京奥运会场馆;四是广州的会展中心;还有就是像珠江新城上耸立起来的广州西塔这样的超高层建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