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距并计”该调也得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04:56  沈阳网-沈阳日报

  □孙智超

  对沈阳市民来说,多年来澎湃的打车热情,两周以来终于冷却下来。面对出租双计费政策,市民选择了“用脚投票”,纷纷改弦更张,一时打车人数锐减。

  对出租车司机来说,从最初日均增收三四十元,到近一周来频繁空驶,也经历了从大喜到迷惑进而犹疑的心路历程,有些人似乎终于理解了“顾客才是上帝”这句老话。

  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在两周之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出租车市场,终于从多年来的卖方市场,紧急调头,成为买方市场。也许这也正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贵,贵到让人肉疼,打车的需求自然就会减少;空,空到让人无奈,司机的态度自然就会改善。出租车供需矛盾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或期,对紧随其后的一系列交通问题都有所裨益——出租车本来就不是给普罗大众准备的,到时,大家坐地铁去。

  政策是好政策,但从连日来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民间对新政策的细节多有建议,比如呼吁累计计时时长从三分钟改为五分钟,或将等时细化到秒,使之更符合沈阳人的收入水准;比如分摊交通改革成本,由政府和出租企业承担一部分,不要全压到打车人和司机头上等。其中一些建议确实蕴藏了来自民间的智慧,具备可操作性。至于百姓提出的那些细微到一元钱的“打车秘籍”,更是其言也恳,其情也切。

  然而有关部门对此只有一句回应:政策不会更改。

  此话令人不解。我们知道,公共政策纵然有效,但绝不会是完美的。注定是要在公共利益和现实情况中不断调整,是政策去适应环境,环境在引导政策,而非以政策来桎梏环境,逼环境削足适履。

  其次,在新政策运行期间,原先的矛盾不断地消长,旧有的平衡一再被打破,很可能涌现出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例如目前,打车人数锐减导致出租车收入与期望值差距过大;公共交通一时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放弃打车者大量购买私家车等,都迫在眉睫,急需解释和政策的引导。

  所以我们只能说,政策不是圣旨,它的大方向不用改变,但具体步骤、细节却需要不断微调。出租车是一项公共交通工具,它不仅是司机、车主和乘客间利益的博弈,更是整个城市交通环境完善与否的标志。在各方都在观望,试图寻找一个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的同时,有关部门也不应雷打不动,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新政注入新内容、新动力,以保障新政大船可以远航。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